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

更新时间:2019-09-15 浏览次数:3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C . 在学校附近“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 . 当物体振动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时只要响度足够大,我们就可能听得见
  • 2.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 . 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 . 冬天,车内窗玻璃有时会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 3.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中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 4. 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泰州地区5月份的平均气温约50℃ B .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7m C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 . 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
  • 5. 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4次测量结果分别记录为:17.31cm、 17.33cm、17.52cm、17.30cm,则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A . 17.31cm B . 17.313cm C . 17.365cm D . 17.37cm
  • 6.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 .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 最物在镜中成像 D .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 7. 下列有关光的反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25°入射时,反射角为25° B . 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线将偏离法线 C .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 .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8.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 .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 .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 . 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视力表的像大小不变,而她自己的像变大
  • 9. (2017·东莞模拟) 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
    A . B .    C . D .
  • 10.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那么,该凸透镜的焦(   )

    A . 一定小于l B . 一定等于l C . 一定大于l D .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 11. (2017九上·威海期中) 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 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 . 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 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12. (2016八·潍坊月考)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 13. (2015八上·江苏月考)

    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字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 B . 此透镜只能成虚像 C . 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D . 此透镜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
  • 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离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无需移动光屏,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离透镜7cm处,移动光屏,则光屏上(   )

    A . 没有像 B .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15. 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 . 8cm B . 15cm C . 20cm D . 40cm
二、填空题
  • 16.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特征,“轻声细语”主要是描述声音的特征。
  • 17. 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色;光在真空传播速度为m/s,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m。
  • 18. 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度,MN的侧是空气(选填“左”或“右”)。

  • 19. 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 (选填“浅一些”或“深一些”),这是由于光  (选填“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的缘故.
  • 20. (2016八·江阴月考)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位置.

  • 21. 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市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选填“大于100mm ”、“ 略大于50mm”、“略小于50mm”、“ 等于50mm”)

  • 22. 如图 所示,来自物点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可以将物点A 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或者佩戴一个合适的透镜制成的眼镜,也可以使像成到视网膜上.

  • 23. 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nm;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填“A”或“B”)刻度尺,该刻度尺分度值是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s;

  • 24. 小高第一次用刻度尺测得桌面的宽度为0.683 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为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他应
三、实验题
  • 25.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

  • 26.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选填“左”或“右”)图;
    2. (2)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3. (3)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 27. 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以及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1. (1) 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因为玻璃板具有(物理属性)
    2. (2) 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 , 将等大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 (3) 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4. (4) 小琳将图甲中的毛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ON与平面垂直(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EON(选填“>”、“<”或“=”)。
    5. (5) 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28.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左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 (1)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2. (2) 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选填“OA”或“OB”);此时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等于(选填“α”、“β”或“γ”)
  • 29. 如下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1. (1) 这个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由这个实验现象我们可知:
    2. (2) 东东对光屏上出现彩色光带的现象产生原因进行了思考并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 30.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甲/乙)透镜.

    2. (2) 如图乙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 (3) 如图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4. (4) 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当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为了观察此时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
    5. (5) 实验中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 31.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

    2. (2) 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甲所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的清晰实像;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透镜,将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3. (3) 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近视眼的缺陷:如图乙所示,给透镜戴上近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进行的操作是:①将蜡烛透镜或②将光屏透镜(两空均先填选填“远离”或“靠近”).
四、作图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