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兰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

更新时间:2019-08-20 浏览次数:553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基础·运用(30分)</b>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灵性的________,是构筑中华文化的________,是中国精神文明的________。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焕发出新的活力 , 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1. (1)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 . 结晶    旗帜    核心 B . 旗帜    核心    结晶 C . 结晶    核心    旗帜 D . 核心    结晶    旗帜
    2. (2) 下列对语段中划线词和划线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断演变”“积极进取”这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B . “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C . “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一句的主干是“汉字是媒介”。 D . “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焕发出新的活力”中顿号的使用是错误的。
    3. (3) 请任选一种字体临写下面的文字。

  • 2.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bì)如        狭(ài)       怪(dàn)不经 B . (yǎn)然       摇(yè)       (qì)而不舍 C . (zhì)热       冠(miǎn)     自惭形(huì) D . (ráo)       (wò)旋       (shè)级而上
  • 3. 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才配得上一个民族的母亲河的称号。

    ①那种永不回头的姿态

    ②那种席卷天地的气势

    ③那种摧枯拉朽的威力

    A . ②①③ B . ②③① C . ③①② D . ③②①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B . 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 C . 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
  • 5. 近日,学校准备开展“爱上博物馆”的主题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到三则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材料一:作为收藏和展示历史遗产的场所,博物馆向来被视为“传统”之地,而“传统”之地也容易导致博物馆和社会之间纽带的被割断。由于博物馆中的展品年代久远,又没有现代化的叙事手段,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来说,体验感受难免显得单一。

    材料二:《国家宝藏》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感受到文物所传达的喜怒哀乐并产生共鸣;《如果国宝会说话》让千余件文物自己开口“说话”,用“萌”态视听语言传递中华文物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上新了·故宫》将文物介绍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让拥有历史积淀的文创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诠释与展示文物藏品的新方式,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已成为旅游项目新热门。

    材料三:“博物官”是由腾讯开发的一款和博物馆、展览有关的APP,它可以让你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游览博物馆。开启APP后,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对应文物的数字信息,如有趣的解读、多角度高清图片、3D模型、VR全景等等。不仅如此,一些博物馆还入驻腾讯微视平台,上线文物历史小故事、文物修复现场、经典展品介绍等小视频,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让公众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受。

    1. (1) 综合上面三则材料,围绕“博物馆的打开方式”,写出你的两条发现。
    2. (2) 假如你是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将为小学生讲解“驿使图画像砖”“铜奔马”这两件文物。请任选一件,根据文物信息,写一段70字以内的开场白。
  • 6. 默写。
    1. (1)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 (2) 一抹晚烟荒戍垒,。(纳兰性德《浣溪沙》)
    3. (3) 雾松沆砀,,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4. (4) 《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5. (5)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二、<b >古诗文阅读(22分)</b>
  • 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②夭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1. (1) 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2. (2)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 . 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 . 结尾两句中的“醉”,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 . “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
  • 8.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诸疑义,问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 (1) 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Ⅰ【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 , 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之意;由【甲】文“援疑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诸疑义”的“质”是之意。

      Ⅱ【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骄贵”中“素”的意思是(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Ⅲ【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耕东莱”中“客”是之意。

    2. (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每假借于藏书家/公将鼓 B . 以是人多书假余/屠惧,投 C . 乃召见楼上/所欲有甚生者 D . 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 (4) 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三、<b >现代文阅读(30分)</b>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键子,那自己扎的羽毛键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梨,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1. (1) 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2. (2) 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3. (3) 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划线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②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4.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何聪

        ①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时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③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已”。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乡人怂恿他打虎擒蛟,巴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周处射虎杀蛟三日,回来后得知人们以为他已死而皆相庆贺,始悟乡人患己之甚,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终为忠臣孝子。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④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⑤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选自2018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选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限30个字以内)
    2. (2)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先提出观点,再分别论述观点,最后进行总结:这是总分总式结构。 B . 第②段论述的重点是:人们危机时刻应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 C . 选文引用周处自省改过的事例,论证自省可以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道理。 D . 第⑤段总结焕发自省力量的意义: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水位。
    3. (3) 选文第②段和③④段调换位置是否影响文意的表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4. (4) 第③段除举例论证外,还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b >名著阅读(8分)</b>
  • 11. 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 12.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小题。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1. (1) 补填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内容。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 (2) 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内容阐述理由。
五、<b >写作(60分)</b>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些日子是要设法留住的,在这种日子里,人总在失去很多的同时得到更多,并因之受益一生。请以“我要留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