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14 浏览次数:2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错误的是()
    A . 发展太阳能﹣开发清洁能源 B . 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C . 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D . 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 2. (2019·成都模拟) 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 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 B . 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 C . 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 D . 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 3. 有一种叫做“压电陶瓷”的电子元件,当对它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电压,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在煤气灶的点火开关中已经使用到了这种高科技的陶瓷材料,只要用旋钮给压电陶瓷片施加压力,压电陶瓷片就会产生10kV~20kV的高压,形成火花放电,从而点燃可燃气体.则这种“压电陶瓷”属于()
    A . 金属材料 B . 有机合成材料 C . 无机非金属材料 D . 超导材料
  • 4. 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 . NaCl固体 B . NaOH溶液 C . 蔗糖溶液 D . 酒精溶液
  • 5. (2015九上·抚州期末)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 B . 氧气 C . 氩气 D . 氯化钠
  • 6. (2019九上·邗江期末) 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的疾病是(   )
    A . 骨质疏松    B . 贫血    C . 甲状腺疾病    D . 侏儒症
  • 7. (2018·李沧模拟)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电解水时,负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 . 在米饭上滴加碘水,呈现蓝色 D . 铜片投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 8. (2018·镇江) 下图是粗略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含量的部分操作,其中对应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 甲:称量    B . 乙:溶解    C . 丙:过滤    D . 丁:蒸发
  • 9. 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的CO2气体含量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 , NiFe2O4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A . +5 B . +2 C . +4 D . +3
  • 10. 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B . 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C . 工业上用化学方法来制取氧气 D . 含氧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氧化物
  • 11.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12. 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品之一,其主要制作原料是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莽草酸的含碳质量分数约为48.28% B . 莽草酸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C . 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克 D . 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
  • 13. 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图。“●”和“〇”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 .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B . 生成物是氧化物 C . 属于化合反应 D . 共有三种分子
  • 14. (2019·融安模拟) 某有机物64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72g水,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 CH3OH B . C2H2 C . C2H5OH D . CH4
  • 15. (2019·安次模拟)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 用碘水检验土豆中是否含淀粉 B .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蚕丝 C .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D . 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
  • 16. 下列是小强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

    ①新装修屋内主要污染物﹣﹣甲醛

    ②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CO2

    ③煤气中毒的原因﹣﹣CO

    B物质的结构

    ①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②金刚石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③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化学中的守恒思想

    ①加水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③参与反应物质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D物质的俗称

    ①Na2CO3:小苏打

    ②C2H5OH:酒精

    ③CaO:熟石灰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多选题
  • 17.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 B . 0℃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 . 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D . 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 18. 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带铁夹)、托盘天平、酒精灯、集气瓶、滤纸、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玻璃棒,用这些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 . 制取氧气 B . 制取二氧化碳 C . 过滤 D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 19.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14g。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 C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没有铁 D . 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铜6.4g
三、填空题
  • 20. 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获取食盐的途径有多种。
    1. (1) 开采岩盐。地下盐层含氯化钠、硫酸钠等物质,构成硫酸钠的阴离子是(填符号)。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填化学式)溶液。
    2. (2) 熬制井盐。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熬制井盐。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海水晒盐。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见表。 该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配制某氯化钠溶液需85mL 水,应选用量筒的规格为mL。

      物质

      每 100g 海水所含质量(g)

      96.5

      氯化钠

      2.7

      硫酸钠

      0.2

      ……

      ……

    4. (4) 松花蛋的制作过程也需用氯化钠,还有生石灰、纯碱等,制作料泥时将上述原料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即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该料泥是物,料泥中的“纯碱”是(填物质的名称) 的俗称;原料中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它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该反应过程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 21.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关注同学们的营养问题:某山区学校食堂午餐的食谱如下:米饭、油炸糕、炖土豆、炒白菜、萝卜汤
    1. (1) 以上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油脂、无机盐和水.
    2. (2) 为了保存易坏的食物要用到食品保鲜膜.2005年国家质监局发布公告:禁止生产或进口有害的DEHA(C22H42O4)增塑剂的PVC食品保鲜膜.市场上保鲜膜的种类较多,要保证食品安全,必须注意识别.DEHA由种元素组成,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DEHA是一种(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使用不当易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塑料保鲜膜不宜包装热的油炸食品,因为高温时保鲜膜中增塑剂分子更容易从保鲜膜进入食品中.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四、科学探究题
  • 22. 全世界每年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某同学想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干净的铁钉分别同时放入A、B、C三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1. (1)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设计的内容:

      编号

      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A

      在干燥的试管中放入铁钉,并放入少量氯

      化钙做干燥剂

      探究铁在铁的生锈情况

      B

      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并用植

      物油液封

      探究铁在铁的生锈情况

      C

      探究铁在有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时的生锈情况

      (实验结论)一周后,编号为的试管中的铁钉最易生锈。

    2. (2) (扩展延伸)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

      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查阅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且不切开的苹果没有此现象,所以苹果“生锈”与猜想①无关。

      在②﹣④猜想中,你认为猜想最不合理,理由是

    3. (3) (实践应用)

      ①用相同材料制作,经过相同防锈处理的铁栏杆,安装在沿海比安装在内陆更易生锈,其主要原因是

      ②有时候铁制品腐蚀不一定是因为锈蚀而引起的,如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溶液)就很容易被腐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 近年各大体坛赛事报道频繁出现一个名词“嗅盐”。某校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嗅盐”展开了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是一种由碳酸铵和香料配制而成的药品,给人闻后有刺激作用;

    ②嗅闻原理是碳酸铵晶体产生的氨气对人体有刺激作用,过量嗅闻不利健康;

    ③碳酸铵[(NH42CO3]晶体受热易分解,产生NH3、H2O、CO2

    (定性初探)验证“嗅盐”的化学性质

    1. (1) 甲同学进行了NH4+的验证实验: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在试管口放一张,观察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乙同学进行了CO32的验证实验: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硫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预期的实验现象是,实验后观察到了预期的现象。
    3. (3) (定量再探)测定“嗅盐”中碳酸铵(NH4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Ⅰ:取样品6.0克,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测量C装置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即为产生NH4+的质量:

      图1

      图2

      图3

      装置B的作用,装置C中普通漏斗的作用是,图2装置中不能与其起到相似作用的是

    4. (4) 小组同学经讨论后,均认为用该套装置测量会导致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
    5. (5) 方案Ⅱ:取样品6.0克,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利用F装置测量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请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 D 中橡胶管除平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滴下外,还有的作用。

    6. (6) 该方案实验结束后,会有气体残留,不能完全进入量气管中,(填“需要”或“不需要”)通入N2将其 中残留的气体排入量气管中,阐述你的理由
    7. (7) 实验测得量气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558mL,该方案所测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已知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约为1.97g/L)。(请写出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1%)
    8. (8) 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因素会导致所测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填字母)

      a.反应前量气管液面在0刻度处以下

      b.实验结束后,调节两端液面相平读数

      c.反应结束后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

      d.反应前正确读取量气管中液体体积,反应后仰视读数

五、流程题
  • 24. 工业上以半水煤气(主要成分是 N2、H2、CO、CO2和H2O)、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 碱的流程如图 1:

    图1

    图2

    1. (1) 反应Ⅰ是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CO转化,化学方程式是
    2. (2) 将反应Ⅱ生成的 NH3和操作Ⅰ分离出的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即可得 NaHCO3固体,下列两种操作,你觉得更为合理的是

      a.先通NH3再通入CO2       b.先通CO2再通入NH3

    3. (3) 操作Ⅱ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该项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烧杯和,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4. (4) 反应Ⅲ的成功实现说明该实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填“>”“<”或“=”)NH4Cl的溶解度。
    5. (5) 纯碱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 , 制备无水Na2SO3 , 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 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2所示。

      ①吸收初期(图2中A点以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不断通入SO2 , 最终产物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