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12校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06-18 浏览次数:2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随着毛泽东的庄严宣告(   )
    A . 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 B .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 C .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会 D . 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2. (2019八下·路北期中) 下面这段话提到了西藏解放的(   )

    A . 背景和人物 B . 人物和方式 C . 方式和背景 D . 时间和意义
  • 3. “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段话说明了( )
    A .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 . 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获得大发展 C . “一五计划”的完成取得重大的建设成就 D . 农业大跃进,虚报产量
  • 4.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5.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 . 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 6. (2018八下·江门开学考) 1950年新中国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    )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7. 以下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

    A .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 实行土地改 C . 实行农业合作化 D . 实行三大改造
  • 8.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 .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B .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9.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0. 关于如图“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

    A . 1952年—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曲折发展。 B . 1952年—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与“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的完成有关。 C . 1957—1960年国民经济下滑是因为“文革”的破坏。 D . 1960—1965年我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使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 11. 下列事迹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有①“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井②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③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④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2. (2018八下·南通期中)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 .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 .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 13.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不利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农民入社报名大会 C . 人民公社吃食堂 D . 小岗村“分田到户”手印
  • 14.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土地改革运动 C . “大跃进”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5. (2017八下·东台月考) “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 .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 .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6.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指的是(   )
    A .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 . 建立土地承包关系  C . 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D .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 1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扩大经营自主权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8. 如图是不同时期深圳的图片,1979年深圳还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今天深圳发展成现代化的大都市。导致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 . 在深圳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B . 允许外资企业、华侨、港澳同胞来深圳投资 C . 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D . 深圳完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转变
  • 19. 我国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确的顺序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 .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20. 1984年,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 进行股份制改革 D . 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 21. 观察下图,图中两种思想理论的相似之处是( )

    ①均被写入党章

    ②都是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③都明确提出了关于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④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2. 中共十四大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之后不复存在的现象是( )
    A . 邮票、粮票、布票 B . 私家车出行 C . 保险公司 D . 岗位招聘
  • 23.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24. (2017八下·安岳期中)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包括( )

    ①特区姓社不姓资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两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 25. 实现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不断追求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现代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材料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四: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 2010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其开创者是谁?
    3. (3) 材料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哪一重要成果?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4. (4) 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四,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形成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 26.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的梦想,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50.2

    103.1

    130.4

    材料二  “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材料三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材料四 1978-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该事件完成有怎样的意义?
    2. (2) 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部门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作用?
    3. (3) 阅读材料三,指出图中的粮食产量是否真实,并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
    4. (4) 阅读材料四(图二),你从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出现这一情况主要与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密切相关?起到什么作用?
    5. (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我国当前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