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19-06-28 浏览次数:48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庄严宣告是见证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含义是(   )
    A .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 .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 .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 下面这段话提到了西藏解放的(   )

    A . 背景和人物 B . 人物和方式 C . 方式和背景 D . 时间和意义
  • 3. “1950年10月,以宋德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如用身驱堵住敌人机枪枪口的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黄继光。”该材料的错误有(   )
    A .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 4.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做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 .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 粱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 5.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C .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D . 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述内容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
    A . 1949年 B . 1954年 C . 1979年 D . 1982年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 8. 1952年,上海私营工业产值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4.5%。从企业的规模看,当时全市的25万个工业企业中,除82个大中型企业外,其余都是小企业。1954年第四季度,上海有4571户私营工业企业发生困难,受影响的职工达5250人。针对这一情况,随后国家(   )
    A . 实行了五年计划 B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 C . 提出了“八字”方针 D . 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 9. (2018·遵义)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请对以下推论进行判断(    )

    史实

    结论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

    A . 史实错误,结论正确 B . 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C . 史实和结论都正确 D . 史实和结论都错误
  • 10.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次大会(   )
    A . 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B .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 公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 11. 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人民生活困难

    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材料强调的是(   )
    A .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B . “文革”爆发的国际背景 C . “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D . “文革”爆发的过程
  • 13. 苏联专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后,物质极度匮乏,三年自然灾害,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相继而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丰功伟业,其中的典型成就有(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习近平曾作词一首歌颂一个人物,词中写道: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歌颂的是(   )
    A . 雷锋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邓稼先
  • 15.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   )
    A . 作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B . 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 C . 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 .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展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事件是(   )
    A .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 B .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卢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 D .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7.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增强企业活力 B . 产品统一分配 C . 生产集中经营 D .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 18.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材料中“新时代”是指(   )
    A . “大跃进”时代 B .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很多政治经济的措施都以社会政治运动形式落实,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般而言,下列人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排在第三位的是(   )
    A . 土改 B . 跃进 C . 建国 D . 文革
  • 20. 下表为《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表中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

    年份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亿美元

    1154.4亿美元

    4722.9亿美元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1028.9亿美元

    5935.6亿美元

    A .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 .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21. 材料一: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材料二: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的“大会”指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上通过了哪一重要文件?该会议的召开,初步确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3. (3) 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意义?图二中农民手中这份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文件是什么?它是哪一年颁布的?
    4. (4) 你能阐述一下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吗?
三、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 22.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比较内容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

    时间

    内    容

    1951年

    中央财经委员会(简称中财委)试编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纲要.由于……战争还在进行.这个计划不可能作为正式的计划。

    1952年

    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尽管时间仓促,经验和数据不足,这个计划还是包括了大量的内容;8月,中央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设备。

    1953年

    中国按预定时间表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边实施边编制的状况。

    1954年

    历时近四年,五易其稿,第一个五年计划总算有了一个可以拿出采的初稿。

    1955年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终于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

    材料三: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

    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1. (1) 材料一表格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有哪些特点?
    3. (3) 材料二中“战争还在进行”指的是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除上述“战争”原因外,“一五”计划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的原因还有什么?
    4. (4)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并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
四、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 23.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华丽乐章。

    【解放思想篇】

    材料一: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经济改革篇】

    材料二:联合国粮农组织农村减贫计划管理团队战略计划主任本杰明·戴维斯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减贫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道路,由此迎来了最大一批“减贫潮”。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总干事表示,中国一直在推动农业领域的改革,推进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并采用因地制宜的发展方法,大幅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对外开放篇】

    材料三: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材料四: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领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l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

    1. (1) 材料一中“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是什么?针对于此,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两个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4. (4)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发展的特点。
    5. (5)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