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3章 人的健康 /第 4 节 非传染性疾病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科学  3.4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9-02-27 浏览次数:9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 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  B . 能转移和侵犯多个细胞 C . 能分裂产生相同细胞  D . 局限于原发部位
  • 2. 下列因素中,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 强紫外线照射 B . 长期摄入亚硝酸盐 C . 全球气候变暖 D . 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 3. 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 心绞痛 B . 冠状动脉硬化 C . 心肌梗死 D . 高血压
  • 4. 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 . 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 B . 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C . 心理不健康导致的疾病 D . 车祸等非正常死亡
  • 5. 小芳的爷爷患有糖尿病,小芳想买一些“好吃的”孝敬爷爷,她在市场上看到了如下的食品和水果,你觉得应该买( )
    A . 西瓜和马铃薯 B . 蜂蜜和南瓜 C . 豆芽和青菜 D . 芋头和香蕉
  •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

      活动方式

      打篮球

      慢跑

      静坐

      睡眠

      踢足球

      散步

      耗氧量(升/小时)

      90

      120

      25

      14

      115

      60

    2. (2) 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 (3) 肥胖易引发糖尿病,小华同学的父亲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8毫摩尔每升,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4. (4) 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二、中档题
  • 7. 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关系不大的是( )
    A . 改变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 B . 少食用含高蛋白的食物 C . 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 D . 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
  • 8. 癌症病人的死亡率高,其致死原因是( )
    A . 癌细胞释放毒素使人死亡 B . 癌细胞分裂并广泛转移侵犯其他组织,病人衰竭而死 C . 癌细胞本身有毒,使人死亡 D . 癌细胞使人体组织停止生长
  • 9. 现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①呼吸疾病 ②心血管病 ③肺结核 ④急性传染病 ⑤脑血管病 ⑥恶性肿瘤

    A . ②⑤⑥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③⑤⑥
  • 10. 若给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则短时间内正确反映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 11. 引起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 )
    A . 冠状动脉硬化 B . 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C . 冠状动脉管腔变窄,血流量变小 D . 胆固醇和脂肪类物质在冠状动脉壁内堆积过多
  • 12. “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的前五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 . 恶性肿瘤 B . 烈性传染病 C . 遗传病 D . 心、脑血管病
  • 13.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相互协调,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 (1) 各系统在调节和激素调节下,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 (2) 根据图甲信息,写出肺泡内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所经历的生理活动:

    3. (3) 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期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三、拓展题
  • 14. 下表是1957年和2009年中国城市前7位主要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对环境、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请分析:

    顺位

    1957年

    2009年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1

    呼吸系病

    16.86

    恶性肿瘤

    27.01

    2

    急性传染病

    7.93

    心脏病

    20.77

    3

    肺结核

    7.51

    脑血管疾病

    20.36

    4

    消化系病

    7.31

    呼吸系病

    10.54

    5

    心脏病

    6.61

    损伤及中毒

    5.59

    6

    脑溢血

    5.46

    内分泌营养

    和代谢疾病

    3.28

    7

    恶性肿瘤

    5.17

    消化系病

    2.67

    1. (1) 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
    2. (2) 请将表中心脏病的相关数据转化为直方图,绘制在相应位置。

    3. (3) 50年来,肺结核等由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写一点)
    4. (4) 艾滋病不在表中,但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他们属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