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3-12 浏览次数:3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 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    B . 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C . 研制新药    D . 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 Na2SO4    B . 乙醇    C . CO2    D . O2
  • 3. 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   )
    A . 次氯酸钙不稳定,易分解    B . 氯化钙易潮解 C . 次氯酸钙易与盐酸反应    D . 次氯酸钙易和空气中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
  • 4. 从化学试剂商店买来的酒精,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 .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 .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 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 6. 下列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水反应的是(   )
    A . 钠    B . 铝    C . 铁    D .
  •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1 mol CO2的质量为44 g/mol    B . 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C .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    D . 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 8.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 MnO4- →Mn2+    B . HCO3- →CO32-    C . Cl-→Cl2 D . Zn→Zn2+
  • 9. (2016高一下·营山期末) 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
    A . Mg B . Cu C . Ag D . H2
  • 10.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
    A .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B . 胶体粒子带电荷 C . 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    D . 胶体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
  • 11. 用于呼吸用具上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的物质是(   )
    A . Na2O2    B . NaHCO3    C . H2O2    D . KMnO4
  • 12. 下列仪器可用于加热且不必垫石棉网的是(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坩埚 ④蒸发皿 ⑤锥形瓶 ⑥蒸馏烧瓶

    A . ②④⑤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⑤⑥
  • 13. 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 氯化铁溶液    B . 碳酸钠溶液    C . 氢氧化铁胶体    D . 醋酸溶液
  • 14. 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   )
    A . NaOH溶液    B . 铁片    C . KSCN溶液    D . 石蕊溶液
  • 15. (2016高一上·射洪期中) 下列化学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氧气 B . 萃取碘水中的碘 C . 粗盐提纯 D . 用海水制取蒸馏水
  • 16. (2016高一上·射洪期中)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 . 氢氧化铁、硝酸、烧碱、氯化钠 B . 干冰、碳酸、纯碱、硫酸钾 C . 水、硫酸、熟石灰、氯化钾 D . 氨水、醋酸、氢氧化铁、食盐
  • 17. 在电子工业中,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为铜的“腐蚀液”,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 该反应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   )
    A . 氧化性    B . 还原性    C . 导电性    D . 导热性
  • 18. 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 . 干冰灭火剂    B . 水    C . 黄沙    D . 泡沫灭火剂
  • 19. 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 . CuCl2    B . FeCl2    C . FeCl3    D . MgCl2
  • 20.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
    A . O3    B . NO    C . CO2    D . N2
  • 21. 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 . 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B . 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 . 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 . 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沙洲
  • 22. 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B .     C .     D .
  • 23. 金属钠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蓝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
    A . BaCl2溶液    B . K2SO4溶液    C . KCl溶液    D . CuSO4溶液
  • 24. 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 , 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 . 分子数    B . 原子数    C . 体积    D . 物质的量
  • 25.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 Al2(SO4)3=2Al3+3SO42    B . Na2SO4=2Na+SO4-2 C . Ca(NO3)2=Ca2+2(NO3)2    D . Ba(OH)2=Ba2+OH2
  • 26.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是东晋葛洪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属化学变化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27. 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 Cu2+、SO42-、OH-、K+    B . Fe3+、NO3-、Cl-、H+ C . K+、CO32-、Cl-、H+    D . H+、Na+、Cl-、SO42-
  • 28. (2017高一上·邯郸期末) 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 加热 B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 加入盐酸 D . 加入CaCl2溶液
  • 29. 我国古代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 +2H2S +O2 =2X +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g得到电子    B . X为AgS    C . O2被还原    D . 每生成1molX转移电子数4NA
  • 30. (2017高一上·济南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KSCN溶液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A . A B . B C . C D . D
  • 31.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 300 mL 5 mol·L-1KClO3溶液    B . 1000 mL 2.5 mol·L-1NaCl溶液 C . 250 mL 1 mol·L-1AlCl3溶液    D . 200 mL 2 mol·L-1MgCl2溶液
  • 32. 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 . 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 . 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 . 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 33. 已知① 2Fe3 +2I=2Fe2 +I2 ② 2Fe2 +Cl2 =2Fe3 +2Cl , 则有关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 . Cl->Fe2+>I-    B . Fe2+>I->Cl    C . Fe2+>Cl->I-    D . I->Fe2+>Cl
  • 34. 关于1 mol·L-1 K2SO4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含有1 mol K2SO4    B . 可由1mol K2SO4溶于1L水中得到 C . 溶液中c(K+)=2 mol·L-1    D . 1 L溶液中含2 mol K+ , 2 mol SO42-
  • 3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6H+ = 2Fe3+ +3H2 B . 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Fe +Cu2+ = Cu +Fe2+ C . 氢氧化镁溶于盐酸:Mg(OH)2+H+ = Mg2+ +2H2O D . 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 + OH- + H+ +SO42- = H2O+BaSO4
  • 36. 证明某溶液只含有 Fe2+而不含有 Fe3+的实验方法是 ( )
    A .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 B . 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 . 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 D . 只需要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 37.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12 O-16)(   )
    A . 28g CO所占的体积为22.4L B . 1L 1mol/L HCl溶液中含有HCl分子为NA C . 标准状况下,22.4L水含有NA个氧原子 D . 标准状况下22.4L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数为NA
  • 38. 现有四组液体:①氯化钠溶液和四氯化碳组成的混合液  ②43%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④粗盐溶液中混有泥沙,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符合题意方法依次是(   )
    A . 分液、萃取、蒸馏、结晶    B . 萃取、蒸馏、分液、结晶 C . 分液、蒸馏、萃取、过滤    D . 蒸馏、萃取、分液、过滤
  • 39. 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
    A . CuSO4    B . MgO    C . NaHCO3    D . Fe(OH)3
  • 40.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盐酸充分反应,其中(   )
    A . Na2CO3放出的CO2多    B . NaHCO3放出的CO2 C . Na2CO3放出CO2的速率快    D . NaHCO3放出CO2的速率快
  • 41. 将钠和碳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两个盛满足量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止水夹,这时观察到(   )

    A . 水进入左瓶    B . 水进入右瓶 C . 水同时进入两瓶    D . 水不进入任何一瓶
  • 42.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 . Na与O2    B . Fe和FeCl3    C . NaOH与CO2    D . Cu与HNO3
  • 43. 将Fe、Cu与含Fe2、Fe3和Cu2的溶液置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后Fe有剩余,则容器中一定有(   )
    A . Cu、Fe3    B . Fe2、Fe3    C . Fe2、Cu2    D . Cu、Fe2
  • 44. 实验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途径,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B . 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它是否漏水 C .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应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D . 将热的蒸发皿用手拿离火焰,放在实验台上
  • 45. 100 mL 1mol/L的硫酸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后,导电性最差的是(   )
    A . 0.2mol KOH固体    B . 0.1 mol Ba(OH)2 固体 C . 100 mL H2O    D . 0.1 mol 铁
  • 46. 欲除去NaNO3中少量Na2SO4、Ca(NO3)2杂质,所用试剂及其加入顺序正确的是(   )
    A . Na2CO3、Ba(NO3)2、HNO3    B . Ba(NO3)2、Na2CO3、HNO3 C . BaCl2、Na2CO3、HCl    D . Ba(NO3)2、K2CO3、HNO3
  • 47. 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制备硝酸铜。为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 . Cu+HNO3(浓)→Cu(NO3)2    B . Cu+HNO3(稀)→Cu(NO3)2 C . Cu→CuO→Cu(NO3)2    D . Cu→CuSO4→Cu(NO3)2
  • 48.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 . FeCl2溶液(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 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 . Na2CO3固体(NaHCO3):加热固体至质量不再减少 D . NaN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
  • 49. 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
    A . 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 . 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 C . 排除CO32-等阴离子及Ag+的干扰    D . 排除Ba2+以外的其它阳离子的干扰
  • 50. 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C-12  N-14  O-16)(   )

    ①原子总数     ②氧原子总数    ③分子总数    ④质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二、实验题
  • 51. 如图所示实验为“套管实验”,小试管内塞有沾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1. (1) 点燃酒精灯加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 (2) 由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 (3) 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52.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气体,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NO、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1. (1) 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为达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
    2. (2) 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3) 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E中的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实验的目的是
    4. (4) D装置的作用是
  • 53.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 H2O2、 H2SO3、 Br2 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活塞 a,滴加氯水,关闭活塞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入热空气一段时间后停止

    A中溶液颜色明显变浅;B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沉降后上层清液为无色

    打开活塞b,逐滴加入H2O2溶液

    开始时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红色。

    完成下列填空:

    1. (1) 在进行操作①时,A中的实验现象是,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2) 操作②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B 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3. (3) 装置C的作用是
    4. (4) 由上述实验可知,在此实验条件下,H2O2、H2SO3、Br2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5. (5) 操作③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可能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三、综合题
  • 54. 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包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为Ba2+、Ag+、Na+、Cu2+和NO3、SO42、Cl、CO32(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

    ① 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 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1. (1) A     D
    2. (2) 写出盐酸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3) 将含相同物质的量A、

      B、C的溶液混合后,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在此溶液中加入铁粉,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A溶液中阴离子的检验方法:
  • 55. 活性氧化锌用作橡胶硫化的活性剂、补强剂。以氧化锌粗品为原料制备活性氧化锌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一些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Fe(OH)3

    Cu(OH)2

    Zn(OH)2

    Fe(OH)2

    pH

    3.2

    6.7

    8.0

    9.7

    1. (1) “溶解”前将氧化锌粗品粉碎成细颗粒,目的是
    2. (2) “溶解”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Zn2、SO42 , 另含有Fe2、Cu2等杂质。先加入(填“Na2CO3”或“H2SO4”)调节溶液的pH至5.4,然后加入适量KMnO4 , Fe2转化为Fe(OH)3 , 同时KMnO4转化为MnO2, , 经检测溶液中Fe2的浓度为0.009mol·L-1 , 则每升溶液中至少应加入mol KMnO4
    3. (3) 杂质Cu2可利用置换反应除去,应选择的试剂是
    4. (4) “沉淀”后所得“滤渣”的成分为ZnCO3·2Zn(OH)2·H2O,其在450~500℃下进行“煅烧”,“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