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19-05-06 浏览次数:26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18七上·紫金期中) 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下列我国古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这种进步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 2. (2016七上·灵璧期中)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 . 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 . 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 .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 3. (2018七上·紫金期中)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 水稻、黍和小麦 B . 水稻、粟和黍 C . 小麦、玉米和粟 D . 水稻、粟和玉米
  • 4. (2018七上·紫金期中)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 . 洞穴 B . 干栏式房屋 C . 木结构水井 D . 半地穴式房屋
  • 5. (2018七上·紫金期中) 小刚同学在搜索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时,搜到了以下内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小刚同学搜索的这次战役是(    )
    A . 涿鹿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阪泉之战 D . 巨鹿之战
  • 6. 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B . 部属创造文字,编出音律 C . 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D . 首创耒耜,种植五谷
  • 7. (2018七上·紫金期中) 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 . 禹建都阳城 B . 盘庚迁都安阳 C . 发生“国人暴动” D . 周平王迁都洛邑
  • 8. (2018七上·紫金期中) 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 . 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 . 后期统治者昏庸暴虐 D . 内部发生严重叛乱
  • 9. (2018七上·紫金期中) 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
    A . 青铜制造业 B . 制瓷业 C . 纺织业 D . 造纸业
  • 10.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 它是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 . 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C . 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 . 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
  • 11. (2018七上·紫金期中) “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此外,春秋时期还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
    A . 使用骨耜 B . 牛耕 C . 使用木制工具 D . 使用石制工具
  • 12. (2018七上·紫金期中) 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
    A . 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 . 带来青铜礼器 C . 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 . 传播甲骨文字
  • 13. (2018七上·紫金期中) 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
    A . 周武王 B . 齐桓公 C . 晋文公 D . 楚庄王
  • 14. (2018七上·紫金期中) 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看完电影后,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
    A . 晋楚争霸 B . 田氏代齐 C . 三家分晋 D . 战国七雄
  • 15.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②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③增强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6. (2018七上·紫金期中)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 .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 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C . 缓和社会矛盾 D . 实现富国强兵
  • 17. (2018七上·长春期中)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8. (2016七上·东营期中) 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大运河 D . 长城
  • 19. 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甲、乙 D . 甲、丙
  • 20.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
    A . 夏启 B . 商纣 C . 嬴政 D . 胡亥
  • 21. (2018七上·紫金期中) 假如你穿越到秦朝,在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全国行政事务,你的职务应该是(    )
    A . 郡守 B . 太尉 C . 丞相 D . 御史大夫
  • 22.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实行分封制  ⑤修建灵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 23. (2018七上·紫金期中) 孟姜女在长城边上哭啊哭啊,哭得天昏地暗。一声巨响,长城轰然倒塌,她发现丈夫的尸骨就埋在城墙下面。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与秦朝哪一暴政有关系(    )
    A . 赋税很重 B . 徭役繁重 C . 刑罚残酷 D . 焚书坑儒
  • 24. 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二、综合题
  • 25.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一一《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一一《礼记·礼运》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材料四: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涉及什么制度?
    3. (3) 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4. (4) 据材料四,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
    5. (5) 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什么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一本什么书?
    2. (2) 在对待战争的看法上,墨子有什么主张?
    3. (3) 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庄子、韩非子主张分别是什么?
    4. (4) 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在墨、儒、道、法家中任选一家的代表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5. (5) 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