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圆梦教育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港澳台侨)

更新时间:2017-04-07 浏览次数:740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语文基础知识</b>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B . 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都冲不出去 C .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对于却有深刻的体会 D . 这些财迷心窍的家伙却置法律不顾,向高压轴电铁塔伸出了罪恶之手
  •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总经理了解到,公司里许多员工对这个项目有很多不错的设计方案,他要求有关部门把这些方案____起来。

    ②他认为趁此时机离婚,不必多赞口舌,不用请什么律师,不用报上登什么____ , 只要和她讲妥,就可一走了之。

    ③离开学校已经好多年了,这____ , 他走了许多地方,换了不少工作,但始终没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

    A . 收集  启事  期间 B . 搜集  启示  其间 C . 收集  启示  其间 D . 搜集  启示  期间
  •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他说:“关于流行歌曲的演唱,我讲不出太多的道理,也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借,完全是靠自己瞎闯.” B . 你应该与朋友合作做这个项目,要知道三人成虎 ,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大家的帮助,你一定能做好它的 C . 在那次研讨会上,我只是浮光掠影地讲了一些自己对那部电视连续剧的看法,想不到人家都很认同 D . 他脸上完全没有一丝重症病人期期艾艾的神情,好像我们不是在病房里谈病情,而是在咖啡馆里聊天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虽然有着“金嗓歌王”的美誉,但要做到每场演出都能保持金嗓子的状态很难,她为之付出的代价不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是很难看到的。 B . 任何一所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不仅是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之动力。 C . 靠大学授课能否培养出作家?这背后真正的命题是——技巧能否弥补思想、学识、阅历、个性等作家必备素质的不足? D . 在城镇化过程中务必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切实把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 5. 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的一句是(    )

    A . 经过多次联络沟通,这位作家终于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将于明年4月22日前来我校作演讲。 B . 我家住六楼,后窗斜对着花园,春夏秋冬,铺有鹅卵石的曲径、造型优美的假山、秀竹紫藤、枫叶杂草,各有一番景色。 C . 李先生终于搞清楚了,原来是办公室的小王未按上任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D . 当参加女王国宴的170名宾客抵达时,迎接他们的是同等数目的侍从武官、宫女,井然有序地将宾客导入宫中。
  •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 辛弃疾的名作有《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B . 他忽然狡黠地笑了一笑,对我说:  “你现在心里想的是‘不’,对不对?请马上用 ‘是’或‘不’来回答!” C . 有群众反映:人情风正在污浊人们的心灵;金钱的多少,表示人情的轻重;礼品的贵贱,显示关系的亲疏。 D . 这段话使用了“大、小”“高、低”“远、近”“粗、细”等一系列反义词来描写竹子,语言简练而又鲜明。
  • 7. 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裹的“诸葛亮” B . 大家知道,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灰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C . 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惬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D . 这个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出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
  •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学性较强 B . 柳宗元的《小石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是著名的游记 C . 萧红,原名张迺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写有小说《生死场》《八月的乡村》《呼兰河傅》及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等 D . 夏洛克、葛朗台、阿巴公和泼留希金这“四大吝啬鬼”的形象,分别出自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里哀和果戈里的笔下
  • 9. 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丧礼中有“五服”,即用“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服,来分别亲疏尊卑 B . 尺牍是因古代书信写在尺把长的木片(即“牍”)上而得名,又称简牍(简是简明)、尺笺(笺是小竹片) C . 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勤的谋士称纵横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等,“苏秦合纵,张仪连横” D . 国画中将竹、梅和松画在一起,称“岁寒三友”;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的题材总成为“四君子”
  • 10.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A . 首句通过与经秋霜后高耸挺拔的树作比较,显示出楼阁的高挺 B . 第二句“镜天”写出了天空的明镜澄洁,也折射出诗人的心境 C . 后两句写远眺,山势与秋色虚实相生,展现出一片凄美的景象 D . 全诗紧扣“望”字,赞美长安秋色,并以秋景衬托出诗人的风貌
二、<b >白话文阅读</b>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大百科全书》“岳飞”条说:《满江红》词“不见于岳飞之孙岳珂的《金陀粹编》中,至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袁纯所编《精忠录》始加收录,故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今人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等,皆对此词作者、作年提出疑问。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此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实非后人所易伪托”。

        笔者认为,根据八十年代两个重要发现,完全可以判定这首词是岳飞所作。一是1980年12跃,河南汤阴岳王庙中发现了一块嵌在墙上的《满江虹》词碑,为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庠生王熙所书。虽然词的末句作“朝金阙”,与明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学副使赵宽为杭州西湖岳墤石碑所书《满江红》末句“朝天阙”不同,其实“金阙”犹“天阙”,都是对皇帝居住的京城宫殿的美称。岳飞冤死后,奸贼秦桧及其党羽长期窃据相位,而后来的蒙古贵族也压抑汉族的民族英雄,《满江红》赖民间代代相传,因而出现异文是难免的,也是可是理解的。

        岳飞死后三百多年,形势才出现转机。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蒙古族瓦剌部掳走,以后历经代宗、宪宗、孝宗约七十年,为明朝的中衰时期。皇帝宠信宦官,政权常不稳定,蒙古族连年不断地侵袭掳掠,时局舆,“靖康之难”以后非常相似,动员全国上下奋起抗敌卫国就成了党务之急,岳飞才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岳飞被害后,朱仙镇人民曾听地串连建庙,秘密祭祀。明景泰元年(1450)由政府出面在汤阴修建岳庙,并赐榜曰“精忠之庙”。同时,又将杭州祭祀岳飞的“褒忠衍福寺”改名为“岳王庙”,并赐额“忠烈”。这一切可以初步判定《满江红》只能是岳飞所作。

        1986年,浙西江山县(古名须江)收集到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从中发现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题为“舆祝允哲述怀”的《满江红》及祝氏的和作。这首词与今傅《满江红》字句多有雷同,当是岳飞在后来特定环境中改定此词的基础。

        关于此词的写作年代,历来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当是作于绍兴十年(1140)秋。这年七月,在郾城,颍昌两仗中岳家军击溃了金兵的主力,岳飞话其部下曰:“直抵黄龙府,舆诸君痛饮耳!”正当他满怀信心,准备进军汴京时,高宗和秦桧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立即退兵。岳飞在无可奈何,极度悲愤中,改写原作,成就了这首壮怀激烈的千古绝唱。

        那些认为是明人拟作的人,除了把作者、作年视为最大疑点以外,退认为“踏破贺兰山缺”一句也是可疑的。其实中国共有三座贺兰山。一般词家都认为岳飞词是指宁夏的贺兰山,“借指金人占领下的西北一带”。但是当时它属于西夏,宋金并未在那里打过仗,岳飞何必去踏破它呢,而江西赣州的贺兰山,与岳飞“直捣黄龙府”的素志背离,肯定舆此词的写作无关。河北磁州的贺兰山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岳飞曾在此驻守经年,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这里就成了抗金的主战场。所谓“踏破贺兰山缺”最有可能指此处。

        至于《金陀粹编》未能收录此词,则是因为岳珂编集时尚未发现。《满江红》一词湮没民间三百年,至时势需要时才重新现身。

    (摘编自陈非《<满江红>(怒发冲冠)只能是岳飞的作品》)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岳珂《金陀粹编》 一书收有其祖岳飞的大量遗稿和诗文,而《满江红》词却未见收录,这是余嘉锡等人怀疑此词作者不是岳飞的原因之一。 B . 《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也有人认为《满江红》一词写得慷慨激昂、大气磅礴,这种精神气概不是一般人所能表达出来的,很难伪托。 C . 由于南宋时秦桧及其党羽长期窃据相位,以后元朝蒙古贵族压抑汉族的民族英雄,岳飞《满江红》词遭到删削篡改,所以后来字句有所不同。 D . 岳飞冤死三内多年以后,统治者对于岳飞的评价才出现转机,具体表现为由当时的政府出而修建岳庙,并赐榜“精忠之庙”,赐额“忠烈”等。
    2.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岳飞冤死以后,只在民间受人尊崇。直到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以后,抗敌卫国成了当务之急,岳飞的英雄事迹才得到政府的表彰。 B . 今傅岳飞《满江红》一词大概作于绍兴十年(1140),这是作者在绍兴二年所写的《满江红•典祝允哲述怀》一词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C . 眼看抗金大业毁于一旦,却又不敢违抗朝廷命令,这让岳飞陷于无可奈何、极度悲愤之中,于是写下了状怀激烈的《满江红》词。 D . 河北磁州的贺兰山是军事要地,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这里成为抗金主战场,所以《满江红》中的“贺兰山”无疑就是此山。
    3.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本文所说的两个重要发现,一是指1980年河南汤阴岳王庙中发现的《满江红》词碑,二是指1986年浙西江山县发现的《须江郎峰祝氏族谱》。 B . 所谓“金阙”,是就皇帝宫殿的金碧辉煌而言,所谓“天阙”,是就皇帝宫殿的高耸入云而言,所以“朝金阙”和“朝天阙”意思差不多。 C . “靖康之难”以后,南宋王朝需要岳飞出来抗敌卫国,  “土木之变”以后,相似的时局迫使明王朝也需要像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挺身而出。 D . 江西赣州的贺兰山,南宋时处在宋朝的控制下,所以不可能是岳飞“直捣黄龙府”的目的地,也不可能是《满江红》词所谓的“贺兰山”。
    4. (4)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岳飞的《满江红》词在南宋并未得到流传,直到明景泰六年(1455)袁纯编辑《精忠录》才开始收录,逐渐为世人所知。 B . 杭州西湖岳坟的词碑上,《满江红》的末句为“朝天阙”,这与河南汤阴岳王庙的《满江红》词碑的末句不同,有人因此对此词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C . 《满江红》词中有“踏破贺兰山缺”一句,但是宁夏地区的贺兰山在宋代属于西夏,宋朝和金人并未在那里打过仗,所以有人说此词不是岳飞所作。 D . 岳珂编集《金陀粹编》应该在明景泰六年(1455)以前,当时《满江红》词尚在民间流传,岳珂未能发现,故未收入文集中。
三、<b >文言文阅读</b>
  •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征君传
    (清)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著功烈 , 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魏忠贤执柄,目东林诸君子为党。杨涟、左光斗、周顺昌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友。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 , 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于人无町畦②,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亦无忌嫉者。
        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属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 ②町畦(tīng qí):田界。比喻界限、规矩、约束等。引申为威仪。“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 ③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常欲著功烈     功烈:功业显赫 B . 有司敦趣 , 卒固辞     敦趣:敦请督促 C . 其后畿内盗贼数骇     畿内:京城地区 D . 何故必令与吾属一辙乎     吾属:我们这些人
    2. (2)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B .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C .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D .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3. (3)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试,为明清科举考试中级别最低的一级。科举取士共分四个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B . 弦歌,古人读诗时,用琴瑟伴奏而歌诵称“弦歌”。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代指礼乐教化、文化教育。 C . 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 D . 朱子,即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理生万物”,强调“格物致知”,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等。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奇逢少年时风流倜傥,虽然有治世的经略又有志向抱负,但是他又不愿意勉强出来做官,而且后来也是坚持不做官,因而被称为“征君”。 B . 在宦官魏忠贤残害东林党人时,孙奇逢能够不畏强权,挺身而出,尽全力去救助被世人称为“范阳三烈士”的杨涟、左光斗、周顺昌。 C . 孙承宗想请孙奇逢做官,而孙奇逢并未答应;后来为避免受到盗贼的骚扰,孙奇逢就带着家人和门生亲故到了易州。 D . 本文颂扬了孙奇逢坚持陆、王、朱子之学,坚守孝义的品节,而且无论什么资质的人向他求教,他都会启发开导,使他们做好日常的事务。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忠贤执柄,目东林诸君子为党,杨涟、左光斗、周顺昌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友。

      ②其于人无町畦,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亦无忌嫉者。

四、<b >默写</b>
五、<b >白话文阅读</b>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各题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①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只是惊鸿一瞥,但她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②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子表面的光辉外,就不会产生更多有韵味的遐想了。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就已经多少带有了一丝贬义。

        ③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更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更容易让人接受。

        ④苏东坡写西湖,有一句“浓妆淡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更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刚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才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问是美。但是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种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所有景物统统呈现在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虽是无,并不等于观者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空白,其实是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更耐人思索。

        ⑤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绝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来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⑦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⑧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⑨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⑩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⑪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⑫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1. (1) 就全文看,文章第②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2) 根据文意,划线句“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3. (3) 如何理解第⑨段“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

    4. (4) 通读全文,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淡美”?你如何看待作者的“淡之美”?

六、<b >写作</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