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2019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深圳专...

更新时间:2018-12-10 浏览次数:66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八上·罗湖期末)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林则徐说:我销”,是指林则徐为拯救民族灾难而进行的(  )

    A . 虎门销烟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2. (2017八上·深圳期中) 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
    A .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 . 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 . 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 3. (2018八上·罗湖月考)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洪秀全在广西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 . 太平军在南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 . 太平军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D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 4. (2018八上·茂名期中)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一运动指的是(    )
    A . 维新变法 B . 洋务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5. (2018八上·南山期末)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关天培 B . 林则徐 C . 邓世昌 D . 左宗棠
  • 6. (2017八上·深圳期中) 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    )
    A . 康有为 B . 梁启超 C . 谭嗣同 D . 孙中山
  • 7. (2017八上·罗湖期中) 下图是法国画报封面,描绘的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议和”期间李鸿章被一队日本兵和一队俄国兵护送前往谈判地点时的情景。此次议和结果是签订了(    )


    A . 《马关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南京条约》
  • 8. (2018八上·南山期末)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下列事件没有发生在该地的是(    )
    A .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 . 同盟会的成立 C . 国民党政权垮台 D . 日本侵略者制造大屠杀惨案
  • 9. (2018八上·南山期末) 1925年孙中山逝世,在孙中山灵前最引人注目的挽联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挽联中的“革命”是指(    )
    A . 辛亥革命 B . 戊戌变法 C . 国民革命 D . 北伐战争
  • 10. (2017八上·深圳期中)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民国六年”是指(    )
    A . 1915年 B . 1916年 C . 1917年 D . 1918年
  • 11. (2018八上·揭西期末)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    )
    A . 中国的封建帝国正式结束 B .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 . 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
  • 12. (2018八上·罗湖期末) 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阵地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旗帜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李鸿章、康有为、张骞

    影响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A . 主要阵地 B . 旗帜 C . 代表人物 D . 影响
  • 13. (2018八上·南山期末) 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    )
    A . 它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 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 . 它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 . 它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 14. (2018八下·东莞开学考)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这样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说明中共的诞生(    )
    A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D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5. (2017八上·茂名月考)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称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 . 朱德 B . 叶挺 C . 贺龙 D . 刘伯承
  • 16. (2018八上·罗湖期末)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歌曲,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B . 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C .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D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17. (2018八上·罗湖期末) 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旧址是(  )
    A . B . C . D .
  • 18. (2018八上·揭西期末) 一位伟人在一次伟大的军事行动后,曾欣然题诗一首,内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里“三军”最后会师的地点是(    )
    A . 吴起镇 B . 会宁 C . 陕北 D . 延安
  • 19. (2018八上·广东期末)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 台儿庄战役胜利
  • 20. (2017八上·顺德月考)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何香凝寄给蒋介石的这首诗,表达了她的什么感情(    )
    A . 愿以妇女的身份参加抗日战争 B . 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 . 希望政府批准她招募女兵抗日 D . 表现她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 21. (2018八上·南山期末)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
    A . 东北三省沦陷 B . 南京大屠杀惨案 C . 抗日战士血染卢沟桥 D . 重庆大轰炸惨案
  • 22. (2018八上·广东期末) 周恩来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周恩来说的战役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平型关伏击 C . 百团大战 D . 七七事变
  • 23. (2017八上·顺德月考)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    )
    A .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B . 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 C . 打退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D . 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 24. (2018八上·罗湖期末) 下图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以百团大战纪念馆为背景的邮票。“百团大战”是(  )

    A .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胜利 B .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C .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破袭战 D .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
  • 25. (2018八下·东莞开学考)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B .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C . 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D . 日本的战略失误
  • 26. (2018八上·南山期末)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的话说明(    )
    A . 中国抗战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国共联合抗战 B . 中国抗战扭转了白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年中国屡败的局面,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 . 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 .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重大牺牲
  • 27. (2018八上·南山期末) 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目的不包括(    )
    A . 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 . 欺骗世界舆论 C . 欺骗人民 D . 争取国内和平
  • 28. (2018八上·罗湖期末)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所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 .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 . 解放了东北全境 C .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 .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北各省的基础
  • 29. (2018八上·罗湖期末) 《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大众传媒的普及 B . 西方思想的影响 C . 封建思想的根除 D . 男女实现了平等
  • 30. (2018八下·东莞开学考)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 . 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 . 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 . 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 . 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17八上·东台期中) 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写照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战死华尔洋枪队;“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
    2.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3. (3) 材料三是一部以军阀混战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结合中国近代史,袁世凯死后出现了北洋军阀分裂割据的局面,请你说出当时掌握着北京政府以及盘踞东北的分别是哪两大军阀?你认为当时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 32. (2018八下·苏州开学考) 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材料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材料二: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右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期间的中国抗战史实各一例。
    2.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中国在这场抗日战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 33. (2016八上·东莞期中)

    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 (3)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梁启超这样评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任选一方面予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