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

更新时间:2017-03-20 浏览次数:12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阅读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 .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 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
  • 2. (2016八上·惠民期中)

    如图是法国作家布立赛写的历史著作,封面上提到的“大劫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

    A . 俄国 B . 法国 C . 日本 D . 英国
  • 4.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这一不畏牺牲的誓言最终践行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百团大战 C . 黄海大战 D . 解放战争
  • 5. 《辛丑条约》中的赔款历史上称之为“庚子赔款”,意思是“1900年八国联军战争的赔款”。此前一个庚子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爆发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D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6. (2016八上·江都期中)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洋务运动

    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 7. (2016八上·汕头期中)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

    A . 思想文化 B . 军事技术 C . 教育制度 D . 政治制度
  • 8. (2015八上·苏州期末) 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 . 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 . 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 . 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 . 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 9. (2016八上·苏州期中)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 .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 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 .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10. “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 .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 11. 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⑥建立兴中会.

    A . ⑥①④⑤③ B . ⑥②①④③⑤ C . ⑥①④③⑤ D . ⑥②①④⑤③
  • 12. 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

    A . 中国同盟会 B . 武昌起义 C . 中华民国 D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13.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③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提倡(  )

    A . 开启了新文化运动 B . 使中华传统文明逐渐消失 C .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 . 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 15.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与这副写于1919年的对联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新文化大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北伐战争
  • 16.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共一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17.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如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1937﹣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A .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C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 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 18.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某班计划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符合史实的线路(  )

    A . 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吴起镇﹣会宁 B . 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C . 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吴起镇 D . 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会宁﹣吴起镇
二、<b >材料分析题</b>
  • 19. 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从19世纪中期开始,列强的侵略让大清王朝开始风雨飘摇。民族危难之际,觉醒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抗争,谱写了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炮声惊梦】

    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皇帝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材料二: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撤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

    材料三: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不屈抗争】

    材料四:19世纪中后期,面对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大败西摩尔的“洋枪队”,张之洞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中壮烈牺牲。

    1. (1) 材料一中马克思评价的是什么事件?这件事情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说词最终导致了哪一场战争的惨败?你认为导致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清政府收到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这个“礼物”的那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4. (4) 材料四的事例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 20.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四: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五:在中西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警磨,零该勿底燕变的是中国人的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1. (1) 材料一中“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你还知道其他民用企业吗,请列举一例。“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什么口号?

    2. (2) 材料二中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指什么?并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 

    3. (3) 材料三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 (4) 从材料四中,列举“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一例。近代中国出版业。中,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5. (5) 材料五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

  • 21.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断进步、成熟的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

    【艰难探索】

    材料二: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毛泽东

    【胜利曙光】

    材料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近代战争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英雄史诗。

    1. (1) 图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出席会议的共有l3人,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请列举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会议的人物。

    2. (2) “南陈北李”是世所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遗憾的是,他们都因故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是,他们共同领导了另外一场运动,你知道是哪一次吗?

    3. (3) 请举出“我们城内插旗”失败的两个事例。

    4. (4) 材料中“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 (5) 如图二县中围T农玎墅存长衍中召开的一次奖平毪常生死的会议地点,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请结合你所学习的内容,找一找诗中红军长征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至少列举两个),并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