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中学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17-03-15 浏览次数:1373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 . 魏源 B . 林则徐 C . 左宗棠 D . 邓世昌
  • 2. (2016八上·大石桥期中)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如图是法国作家布立赛写的历史著作,封面上提到的“大劫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在下列选项中指出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 辽东半岛战役 B . 平壤战役 C . 黄海海战 D . 威海卫战役
  • 5. 《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

    A . 赔款白银2亿两 B .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C . 开放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 D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6.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通过东交民巷时,全世界都读懂了这划时代的意义。这意味着胜利的中国人民摆脱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瑷珲条约》
  • 7. 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  )

    A . 鸦片战争时期 B . 洋务运动 C . 甲午战争时期 D . 北伐战争时期
  • 8. 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

    A . 顽固派 B . 洋务派 C . 维新派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9. (2016八上·姜堰期末)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A . 发展教育 B . 重视国防 C . 实业救国 D . 民主共和
  • 10. 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 11. (2016八上·滨州期中)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  )

    A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12. (2016八上·松山期中)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

    A . 民国12年 B . 民国13年 C . 民国14年 D . 民国15年
  • 13. (2016八上·临河期中)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 . 戊戌变法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北伐战争
  • 14. (2016八上·白银期中)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严复在评价哪一事件(  )

    A . 科举制度废除 B . 《奏定学堂章程》 C . 京师大学堂 D . 《天演论》在中出版
  • 15. (2016八上·泰兴期末) 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 . 鸦片战争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
  • 16.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 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B . 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 . 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17. (2016八上·泰兴期末)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的胜利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8.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 发动武昌起义 B . 领导南昌起义 C . 发动秋收起义 D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19. 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只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

    A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B .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 20.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

    A . 北伐战争 B . 长征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 21. (2015八上·南昌期末)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22. (2016八上·龙岩期末) 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那么,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谁?(    )

    A . 聂耳 B . 冼星海 C . 田汉 D . 徐悲鸿
  • 23.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 .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军 C . 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 .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二、<b >材料分析题</b>
  • 24. 材料: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1. (1) 结合所学,分别说说它们各指什么运动。

      自我疗伤:;温药慢治:

      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2. (2) 其中的“猛药重治”达到了什么效果?

    3. (3) 纵观不同阶层的探索,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 25. 材料: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 (1) 材料为什么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2. (2) 材料中“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找到这条道路的标志是什么?

    3. (3) 概括1927﹣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斗争的重大事件。

    4. (4) 近代史上哪一事件宣告中国人民首次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5. (5)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 26.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29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材料四: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标志意义?从材料一到材料二,面对日军侵略,国民党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请举出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两例。

    4. (4) 材料四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 事件?

    5. (5)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 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三、<b >问答题</b>
  • 27. 追根溯源新中国有几个重要的节日是为了庆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请举出这几个节日的名称,并说明他们分别来源于哪一事件,这些事件的重要意义。(至少三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