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育才高中高二下学期期...

更新时间:2017-03-07 浏览次数:12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把a mol C2H4跟b mol H2在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了p mol C2H6 , 若将所得平衡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应是(  )
    A . (3a+0.5b)mol B . (3a+0.3p)mol C . (3a+0.5b+3p)mol D . (3a+0.5b﹣3p)mol
  • 2. 类推法在化学学习中经常采用,下列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由Cl2+2KBr═2KCl+Br2所以F2也能与KBr溶液反应置换出Br2 B . 常温下,由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所以Fe也能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 C . 由Cu+Cl2  CuCl2 所以Cu+I2  CuI2 D . 由钠保存在煤油中,所以钾也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 3. (2016高一下·铜陵期中) 将0.15mol的MnO2与过量的12mol/L的浓盐酸反应,与50mL12mol/L的浓盐酸与过量MnO2反应,两者产生的氯气相比(其它反应条件相同)(   )
    A . 一样多 B . 后者较前者多 C . 前者较后者多 D . 无法比较
  • 4. 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对该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 . 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I2+Cl+H2O B . 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氧化为I2 , 淀粉遇I2变蓝色 C . 蓝色逐渐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D . 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I2>SO42
  • 5. (2017高一上·黄陵期末)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 , ②NO2 , 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①>② B . ①<② C . ①=② D . 不能确定
  • 6. (2016高一下·铜陵期中) “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使原子充分利用,不产生污染物.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 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B . 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C . 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D . 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7. (2016高一下·铜陵期中) 下列事实中能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是(   )

    ①往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

    ②石墨是导体,晶体硅是半导体

    ③制玻璃过程中发生反应Na2CO3+SiO2 Na2SiO3+CO2

    ④CH4比SiH4稳定.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 8. (2016高一下·铜陵期中)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陶瓷,②水泥,③玻璃,④漂白粉,⑤胆矾,⑥氯水,⑦液氯.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⑤⑦ D . ⑥⑦
  • 9. (2016高一下·铜陵期中)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 .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槽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 . 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 10. (2016高一下·铜陵期中) 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O2和O3互为同位素 B . O2转化为O3为化学变化 C . 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的体积相同 D . 相同质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 11. 在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Zn为负极,Cu为正极 B . 正极反应式为:Zn﹣2e═Zn2+ C . 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 .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12. (2016高一下·伊春期中)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 .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 . 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 . 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
  • 13. (2016高一下·阳江期中) 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 . 石油是二级能源 C . 电能是一级能源 D . 水力是一级能源
  • 14. 对放热反应:A+B═C+D,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EA、EB、EC、ED分别表示物质A,B,C,D所具有的能量)(   )
    A . EA>EB B . EA>EB+EC C . EA+EB>EC+ED D . EA+EB<EC+ED
  • 15.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B . 会产生新的物质 C . 必然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D .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16.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 氯化钠的电子式为 B . 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 .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式: D . 重水的化学式为 H2O(或D2O)
  • 17. 在下列水溶液中进行的各反应中,在反应过程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生成的是(   )
    A . 2NaBr+Cl2=2NaCl+Br2 B . 2AgOH=Ag2O+H2O C . 2Na+2H2O=2NaOH+H2 D . 2Na2O2+2H2O=4NaOH+O2
  • 18. 37Cl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A . 3 B . 17 C . 20 D . 37
  • 19. (2016高一下·大名月考)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 .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 . 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 20. (2016高一下·卢龙期中) 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B . 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能力最强 C .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 . 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 21. (2016高一下·重庆期中) 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若发现119号元素,请您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   )
    A . 第七周期第0族 B . 第六周期ⅡA族 C . 第八周期第ⅠA族 D . 第七周期第ⅦA族
  • 2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 C . 元素周期表有十六个纵行,也就是十六个族 D . 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任何新的变化了
  • 23. 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 . 提出原子学说 B . 发现元素周期律 C . 提出分子学说 D . 发现氧气
  • 24. (2016高一下·湖北月考) 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周期表中的副族、Ⅷ族都是金属元素 B . 周期表中的ⅡA族都是金属元素 C .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 周期表中的0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 25. 已知X,Y,Z,E,F五种常见物质含有同一元素M,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转化关系,Z是NO,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 X可能是一种氢化物 B . X生成Z一定是化合反应 C . E可能是一种有色气体 D . F中M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5
  • 26. 如图所示各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是原子序数,其中X为35的是(   )
    A . B . C . D .
  • 27. 某核素AZX可形成HmX型氢化物,则agHmX含有(   )
    A . (Z+m)mol 质子 B . (Z+m)mol 电子 C . (A﹣Z+m)mol 中子 D .  mmolHmX
  • 28.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 B .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C . 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 D . 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ⅠA和ⅡA族,碱性:CsOH>Ba(OH)2
  • 2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B . 原电池两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C . 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 . 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 30. 下列离子方程式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向Fe(NO32和KI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6I+8H++2NO3=3I2+4H2O+2NO↑ B .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 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Ca(ClO)2+H2O=CaSO3↓+2HClO D . 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二、<b >填空题(题型注释)</b>
  • 31. 图中,A、B、C、D、E是常见单质,其中B、C、E为金属.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化合物,G物质有磁性.

    已知:①C与G反应生成B和H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

    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  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回答问题:

    1. (1) C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单质A的分子式为,化合物I的名称为
    3. (3) C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过量I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2. 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科学.请回答:
    1. (1) 原电池是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一般较活泼的金属做

      极,发生反应.电子流向极(填“正”或“负”).

    2. (2) 分析图,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

      锌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碳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三、<b >化学选修3</b><b >:物质结构与性质</b>
  • 33.  A、B、C、D、E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中五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

    相关信息

    A

    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K层的2倍

    B

    其一种单质被称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C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是第3周期所有元素中最小的

    D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1)sn(n+1)pn+2

    E

    可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族;D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 (2) B、C、D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B、D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大的是
    3. (3) B的常见单质和C的单质按物质的量比1:2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为;该化合物属于晶体.
    4. (4) E形成的黑色磁性晶体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5) 已知:2AB(g)+B2(g)═2AB2(g)△H=﹣566.0kJ•mol1

      D(s)+B2(g)═DB2(g)△H=﹣296.0kJ•mol1

      处理含AB、DB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固态单质D,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