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

更新时间:2017-01-16 浏览次数:12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 . 甲烷燃烧 B . 碳酸钙高温分解 C . 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D . 钠与冷水反应
  • 2. 下列属于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能源有(   )

    ①生物质能  ②柴草  ③煤炭  ④太阳能  ⑤氢能  ⑥液化石油气  ⑦水煤气  ⑧天然气.

    A . ①④⑤ B . ②③⑥⑦ C . ③⑥⑦⑧ D . ①②④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增大体系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 . 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 . 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分子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D .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 4. 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s)+2Y(g)⇌2Z(g),能判断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 容器内气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C .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 . X的消耗速率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 5.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mol•L1下列物质的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升高的是(   )
    A . H2 SO4 B . CuSO4 C . Na2 SO4 D . NaCl
  • 6. 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两个盛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并向加入a的烧杯中再加入少量CuO粉末.下列各图表示氢气体积V(H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7. 高温下,炽热的铁与水蒸气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 把铁块换成铁粉 B . 将容器的体积压缩至原体积的一半 C . 若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D . 若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
  • 8. 下列关于如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银电极是负极 B . 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C . 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D .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9. 镍镉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可以表示为:Cd+2NiO(OH)+2H2O⇌2Ni(OH)2+Cd(OH)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B . 放电时,镉为正极 C . 充电时电池上标有“+”号的电极连接电源正极 D . 以镍镉电池为电源,电解Na2CO3溶液,当收集到气体的总体积为33.6L电池中转移了2mol电子
  • 10.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9mol•(L•s)1 B . 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1 C . 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D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 11. (2016高一下·汕头期末) 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④②① D . ③①②④
  • 12. 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物质(中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
    A . CuCl2[CuCl2溶液] B . AgNO3[Ag2O] C . NaCl[HCl溶液] D . CuSO4[CuSO4]
  • 13. (2015高二上·兰州期末) 如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 . ③>②>④>① B . ②>①>③>④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②>①>③
  • 14.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以下是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其中最快的是(   )
    A . v(O2)=0.01 mol•L1•s1 B . v(NH3)=0.02mol•L1•s1 C . v(H2O)=0.06 mol•L1•min1 D . v(NO)=0.03mol•L1•s1
  • 1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 氢氧燃料电池在酸性介质中的正极反应式:O2+4H++4e═2H2O B . 用铁棒作阳极、碳棒作阴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H2↑+Cl2↑+2OH C .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一2e=Cu2+ D . 反应HCl(aq)+NaOH(aq)═NaCl(aq)+H2O(l)△H<0,在理论上能用于设计原电池
  • 16.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Ag、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氧化性Fe2+<Ni2+<A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阴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Ni B .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Ni2+和Zn2+ C . 电解后溶液中Ni2+数目减少 D .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有Pt和Fe
  • 17. 在1LK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C(SO42)=2mol•L1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标况)气体,则原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2mol•L1 B . 3 mol•L1 C . 1mol•L1 D . 0.5 mol•L1
  • 18. 已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242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 . 920 kJ B . 557 kJ C . 436 kJ D . 188 kJ
  • 19. 在一定条件下,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 (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
    A . C(SO3)=0.4mol•L1 B . C(SO3)+C(SO2)=0.3 mol•L1 C . C(O2)=0.3mol•L1 D . C(SO3)=0.35 mol•L1
  • 20. 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H=+74.9kJ•mol1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 B .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 . 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 .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21. 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B . 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C . 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 D .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式:2H+﹣2e=H2
  • 22.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加入0.3mol的氢氧化铜恰好使电解后溶液复原,则在电解过程中阴极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   )
    A . 0.15 mol B . 0.3 mol C . 0.45 mol D . 0.6mol
  • 23. 已知448℃时反应HI(g)⇌ H2(g)+ I2(g)的平衡常数是 ,则H2(g)+I2(g)⇌2HI(g)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是(   )
    A . B . 14 C . D . 49
  • 24. 已知:

    CH3CH2CH2CH3(g)+ O2(g)═4CO2(g)+5H2O(l)△H=﹣2 878kJ/mol

    (CH32CHCH3(g)+ O2(g)═4CO2(g)+5H2O(l)△H=﹣2 869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能量大小关系如图 B .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 25.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   )
    A . H2 (g)+Cl2(g)═2HCl(g);△H1 H2(g)+ Cl2(g)═HCl(g);△H2 B . 2H2(g)+O2 (g)═2H2O(g);△H1      2H2 (g)+O2 (g)═2H2O(l);△H2 C . CO(g)+  O2(g)═CO2(g);△H1     2CO(g)+O2(g)═2CO2(g);△H2 D . S(s)+O2(g)═SO2 (g);△H1       S(g)+O2(g)═SO2 (g);△H2
二、<b >非选择题</b>
  •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高炉冶铁过程中,甲烷在催化反应室中产生水煤气(CO和H2)还原氧化铁,有关反应为:

      CH4(g)+CO2(g)═2CO(g)+2H2(g)△H=+260kJ•mol1

      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

      则CH4与O2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材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

      钢铁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该腐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负极:

  • 27. 用5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

    (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5.5

    25.0

    25.25

    28.5

    3.25

    2

    24.5

    24.2

    24.45

    27.6

    3.15

    3

    25.0

    24.5

    24.75

    26.5

    1.75

    1. (1) 在该实验中,量取50mL盐酸或NaOH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是
    2. (2) 装置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
    3. (3) 某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其中记录的终止温度是指温度;
    4. (4) 计算该实验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kJ[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 , 稀溶液的密度都为1g•cm3];
    5. (5) 如果用50mL 0.55mol/L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通过测得的反应热计算中和热,其中和热△H会偏大,其原因是
  • 28. 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
    1. (1) 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 . 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 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E . 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2. (2) 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

       ②由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H0(填“>”、“=”或“<”);

       ③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c(CO)=0.2mol/L,则CO的转化率为,此时的温度为,在0~5min内,以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min1 , 平衡时CH3OH的浓度为mol•L1

  • 29.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电解CuSO4溶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1. (1) 若实验中测定在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氧气的体积VL,B连接直流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并写出B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2. (2) 电解开始一段时间后,在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并写出该电解反应总的离子方程式

    3. (3) 实验中还需测定的数据是(填写序号).

      ①A极的质量增重mg       ②B极的质量增重mg

    4. (4) 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用含有m、V的计算式表示).
    5. (5) 如果用碱性(KOH为电解质)甲烷燃料电池作为电源进行实验,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