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

        桓公问管仲:“富有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

        三虱食彘,相与。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彘臞,人乃弗杀。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天雨,素衣            解:脱去 B . 者使女狗白而往        曩:过去 C . 富有乎                涯:边际 D . 三虱食彘,相与讼        讼:责备,埋怨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B . 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C . 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D . 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3. (3) 下列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渔者持鳣”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 B . “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 C . “富之以涯”则体现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知足常乐”。 D . 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的人性的弱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1高二下·聊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知俊,希贤,徐州沛人也。少事时溥,溥与粱相攻,知俊与其麾下二千人降梁,太祖以为左开道指挥使。知俊姿貌雄杰,能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出诸将。当是时,刘开道名重军中。历海、怀、郑三州刺史,从破青州,以功表匡国军节度使。

    邠州杨崇本以兵六万攻雍州,屯于美原。是时,太祖方与诸将攻沧州,知俊不俟命,与康怀英等击败崇本,斩馘二万,获马三千匹,执其偏裨百人。李思安为夹城攻潞州,久不下,太祖罢思安,拜知俊行营招讨使,未至潞,夹城已破,西路行营招讨使,败邪、岐兵于幕谷。是时,延州高万兴叛杨崇本降梁,太祖遣知俊会万兴,攻下丹、延、鄜、坊四州,加检校太尉兼侍中,封大彭郡王。知俊功益高,太祖性多猜忌,屡杀诸将,王重师无罪见杀,知俊益惧,不自安。太祖已下鄜坊,遣知俊复攻邠州,知俊以军食不给未行。

    太祖幸河中,使宣徽使王殷召知俊。其弟知浣为亲军指挥使,间遣人告知俊以不宜来。知俊遂叛,臣于李茂贞,以兵攻雍、华,执刘捍送于凤翔。太祖使人谓知俊曰:“朕待卿至矣,何相负邪?”知俊报曰:“王重师不负陛下而族灭,臣非背德,但畏死尔!”太祖复使语曰:“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今捍已死,未能塞责。”知俊不报,以兵断潼关。

    太祖遣刘鄩、牛存节攻知俊,知俊遂奔于茂贞,茂贞地狭,无以处之,使之西攻灵武。韩逊告急,太祖遣康怀英、寇彦卿等攻邠宁以牵之。知俊大败怀英于升平,杀梁将许从实。茂贞大喜,以知俊为泾州节度使,使攻兴元,取兴、凤,围西县。已而茂贞左右忌知俊功,以事间之,茂贞夺其军。知俊乃奔于蜀,王建以为武信军节度使,使返攻茂贞,取秦、凤、阶、成四州。建虽待知俊甚厚,然亦阴忌其材,尝谓左右曰:“吾老矣,吾且死,知俊非尔辈所能制,不如早图之!”而蜀人亦共嫉之。知俊为人色黑,而其生岁在丑。建之诸子,皆以“宗”、“承”为名,乃于里巷构为谣言曰:“黑牛出圈棕绳断。”建益恶之,遂见杀。

    (选自《新五代史》卷第四十四,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朕固知卿/以此吾珠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B . 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C . 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D . 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另取一与本名意义相近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 . 麾,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后麾下为将帅的部下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 . 指挥使,五代和宋朝时期的军职。以马军四百人、步军五百人为一指挥,指挥的最高长官为指挥使。 D . 徙,指调动官职。在古代官职升降词语中,改、转、出等词均有此意。文中也为此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知俊姿貌雄杰,骁勇善战。本来是时溥手下,后来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太祖曾任命他担任左开道指挥使。 B . 追随后梁太祖时,刘知俊惶恐不安,叛乱后投弃李茂贞。面对太祖的招揽,刘知俊最终没有回复。 C . 投奔李茂贞后,刘知俊因为击败康怀英的军队立下战功担任经州节度使,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贞的猜忌被剥夺了军政大权。 D . 刘知俊才能突出,蜀王王建虽然优待他,但对他也很猜忌,因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驾驭刘知俊,于是把他处死以绝后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建虽待知俊甚厚,然亦阴忌其材,尝谓左右曰:“吾老矣,吾且死,知俊非尔辈所能制,不如早图之!”。

      ②建之诸子,皆以“宗”、“承”为名,乃于里巷构为谣言曰:“黑牛出圈棕绳断。”建益恶之,遂见杀。

    5. (5) 为什么刘知俊军事才能卓越屡建军功却落得被杀身死的结局?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乙】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 , 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仇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B . 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C .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      自目:自称 D . 其命              格:搁置,阻止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B .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 .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D .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将庄宗兴衰境况对比后,得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B . 乙文中,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C . 甲乙两段文字的立足点是一致的,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在于人事。 D . 甲文的语言议论性强,逻辑严密;而乙文则史学味浓,故事性强。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②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①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越王曰:“善。”于是作为荣楯②,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说。申胥③谏曰:“不可。王勿受。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喜。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

    材料二: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释】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荣楯:装饰文彩的栏杆。③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胥闻A越王勾B践服诚C行仁D听E谏F进G贤士H是人不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疲,文中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字用法相同。 B . 再拜,为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用法相同。 C . 说,文中为通假字,通“悦”,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字意思不同。 D . 晦,由昏暗引申为夜晚,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月末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越王勾践要复仇灭吴,问计于文种,文种给出九术,勾践全部一一实行,最终如愿。 B . 文种两次代表越王出使吴国,送物送人,言辞极其谦恭,不辱君命,成效显著。 C . 越王勾践为完成复仇,勤于政事、俭朴生活、施行仁义、采纳谏言、崇贤尚能。 D . 伍子胥、文种均为得力的谋臣,吴王、越王对待谋臣的态度决定了各自的结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

      ②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5. (5) 联系材料二,简述吴王夫差灭亡及越王勾践取胜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