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 河

    周天红

    雨在天空中飘着,肩上是一挑竹片,大林感觉自己就要被压入河底。

    一挑竹片对于一个娃来说,那是很沉的重量,何况还走了七八里的山路。大林累得不行,竹片和河水一直往自己身上压,害怕、恐惧、绝望,一切都像河水一样往心里涌。大林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感到自己快要死了—要么被竹片压死,要么被河水淹死。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何况大林还是一个半大的娃呢。

    大林想到了爹。爹是同大林一起从村子里挑竹片去洞子场卖的。一路上,爹都不紧不慢地跟在大林后面。这是大林第一次挑竹片去洞子场卖,也是在爹的鼓动和带领下,他才感觉自己全身都是力气,能行。有钱的刺激和洞子场包子、馒头、稀饭的刺激,不行也得行。可这一身的力气太小了,经不起竹片和河水的挤压。大林感觉自己真的快不行了,不停地喊着:“爹呀,快来救救我。”大林知道,这个时候,爹是唯一可以救自己命的人。可爹在哪里呢?他喊破了喉咙,爹还是没有回应。绝地反击,绝处逢生,大林用尽了全身力气,推开肩上的竹片,双手撑着河底,用腿脚紧扒着河底,站起来了。

    大林站起身后,一眼便看到了爹就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抽着叶子烟,两眼直直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

    一股子无名的恨涌上心头,直抵脑尖。大林恨爹,在自己最困难最要命的生死时刻,他怎么就不伸出援手帮自己一把啊。哪怕是喊两声“站起来”鼓一把劲儿也好呀。爹是不是觉得自己无能,想让自己早点死,让自己难堪而懦弱地离开这个世界?

    大林狠狠地看了爹一眼。

    爹轻描淡写地看了大林一眼,用手朝河里指了指,意思是让大林朝河中间走走看。

    走走就走走,都死过一回的人了,有什么好怕的。大林顺着爹指的方向朝河对岸一直走去,全身上下包括心情一下子都轻松多了。这河水,能淹死人?河水浅着呢,不过两个拳头深的水,刚好淹到腿肚子的地方,想淹怕都不能够死人。

    村子被四面大山围着,一条小河绕着村庄流淌,没有桥,要想出村子,就得从长石滩踩水过河。洞子场是方圆二三十里唯一的场镇。山里人要卖猪、牛、鸡、鸭等牲口或是要买油、盐、柴、米等生活用品,都得去洞子场。山里人要卖木料或竹片,就更不用说了,得去洞子场,要么在那里装车,要么在那里扎成竹木筏子成捆成捆地顺着小河划出去才能变成现钱。从村子出发,上老鹰崖,下半边坡,走鹅颈岭,长石滩是绕不开的地方。长石滩是一条小河最浅处,只有那里才能踩水过河。一条长约十几米、宽约七八米的石滩子横着长在河里,像牛背一样露着。石滩上常年流水不止,时不时有鱼虾乱蹦。大山里没涨洪水的时候,踩着它就能过河。

    从河的这边走到那边,又从河的那边走回这边,大林试着胆儿顺着石滩子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 , 水真的一点都不深,真能踩着过去,哪能淹得死人呢,都是自己在吓自己。

    爹坐在河岸边的大石头上,看着大林踩水过河时越来越大胆越来越自信的模样,笑出了声。

    全明白了,大林心领神会,爹是在测试自己的胆量。挑着竹片去洞子场的路上,大林的脚步明显轻快了许多。②在洞子场上卖了竹片,爹还破例喊他一起去刘二娘的店里吃了回豆花饭。那肚皮吃得鼓鼓的。

    后来好多时候,大林都是一个人挑着竹片去洞子场,路熟悉了,三五几步就能踩着长石滩的河水,过了那条河,心里一点也不紧张,每次都有一股子成就感涌上心头。

    爹说:“娃啊,还记得那年长石滩挑竹片淹水的事儿不?”

    又一个黄昏,西山的太阳就要沉入山底,眼看又是一场雨。

    好些年过去了,大林已经很久没有和爹一起在门前屋檐下说说话了。收竹片,拉竹片,卖竹片,出村子,去山外,到城里,这些年,大林还是同竹片打着交道。山里娃呀,要闯出一条致富的路子过上好日子,就得围绕着山里打转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竹子是村子的主要出产,卖竹片是山里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大林做起了竹片的文章,大车小车地往山外拉竹片,成了山里人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

    爹说:“不就是两车竹片翻到河里了吗?有什么过不去的河?”

    ③大林听着爹的话,一脸阴沉

    这次,大林真的损失不小。两大车竹片,全是上等的货,过一块桥时,雨天路滑,车子抛锚,全翻进了河里。车,摔得不成样子,货,全被河水冲没了。那条河,真是不好过。

    爹说:“车烂了,货没了,都是小事儿。只要人在,就没有过不去的河。”

    “娃啊,当年,你跟着我一路挑竹片去洞子场卖,胆儿也够小的了。在老鹰崖那地方,要是林子里突然飞出一只山鸡或是麻雀,都能吓得你倒退好几步。后来,经常走过,不要说林子里飞出什么鸟,就是一条蛇,你都没有怕过。还有那长石滩踩水过河的事儿……”

    大林看着爹又要讲那年长石滩自己挑竹片怕淹水的往事,赶紧给爹递上一杯茶,示意他不要再讲了。

    好久,大林和爹都不再说话。屋檐下,静得很,④听得见有风吹过岭上的声音。

    残阳沉入云口,雨说下还是没有下。

    大林猛地站起身来,趁着麻麻眼的夜色往村子口走去。

    爹问:“娃,天都这时候了,还要往哪里去呀?”

    大林说:“收竹片呀,这天,还早着呢,打着火把还能照见,收上一大车竹片,是没问题的。”

    爹用力抖了抖手里叶子烟杆上的烟灰,说了句:“你这个娃!”

    话音刚落,就听见村子口传来大林踩水过河收竹片上大车的动静。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运用插叙,介绍了村子周围的环境、山里人的生存状态及长石滩等内容,交代了大林过河的原因。 B . 儿时的大林对父亲充满了埋怨甚至是仇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C . 小说叙述山里人将木料或竹片变成现钱的路径,既体现了洞子场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山村的落后。 D . 当爹再次讲起大林过长石滩怕淹水的往事时,大林递给爹一杯茶,侧面表现了大林此时内心的烦闷。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中“走到那边”“走回这边”反复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大林内心的惊喜,也符合儿童的行为特征。 B . 句子②中的“破例”表示与往常不同,显示二人心情的愉悦,隐含了父亲对大林成功挑竹片过河的肯定。 C . 句子③是大林的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暗示了大林此次的损失十分严重。 D . 句子④以声衬静,营造了寂静的氛围,烘托了大林和父亲面对眼前的困境苦思对策而陷入沉默的心情。
    3. (3) 从决定挑竹片到洞子场去卖到“狠狠地看了爹一眼”,大林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4. (4) 班级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父亲·生活·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过河。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