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下·南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今天下之人, 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 , 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 , 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谤议沸腾,怨嗟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

    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光近蒙圣恩过听,受大恩者不可以不 , 故不敢苟避谴怒,乞罢制置三司条例司,及追还诸路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主上以介甫为心,未肯俯从。光窃念主上亲重介甫,动静取舍,唯介甫之为信 , 介甫曰可罢, 则天下之人咸其泽,曰不可罢,则天下之人咸被其害。方今生民之忧乐,国之安危,唯系介甫之一言,介甫何忍必遂己意而不乎?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请罢条例司,追还常平使者,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日前矣,于介甫何所亏丧而固不移哉?

    (节选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注释】①古代官名,即某事或某地“主管”。②于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与民,纳息二分。③欺压, 欺蔑。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于是言利A之人B皆攘臂C圜视D各斗E智巧F以变G更H祖宗旧法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盈,意为“满”,与《归去来兮辞》 “有酒盈樽”中的“盈”词义相同。 B . 报,指回复,与《过秦论》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中的“报”词义相同。 C . 被,指蒙受,得到,与《屈原列传》 “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词义不同。 D . 恤,指顾及,忧虑, 与成语“殒身不恤”中的“恤”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光认为将朝廷财利之事不再交付三司,而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并设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员的职责。 B . 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向百姓散发“青苗钱”收取利息,向百姓收取“助役钱”,由官府雇佣人代百姓服劳役,这些措施都不正确。 C . 司马光表示并不赞同他人对王安石的诋毁,拉近与王安石的距离,在陈述意见时委婉含蓄,措辞诚挚恳切,有较强的劝谕说服力量。 D . 司马光认为自己蒙受君主恩泽,不能惧怕被谴责而不直言相谏,表现出心系百姓疾苦,关注国家安危,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

      ②光窃念主上亲重介甫,动静取舍,唯介甫之为信。

    5. (5) 除《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侵官、生事、争利、拒谏”外,本文中司马光对王安石还有哪些批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