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物流——即为“物的流通”。中国古代为农耕社会,商品意识淡薄,谈不上全面的“物的流通”。    A     , 但并非没有物流的工具。从古诗词中大抵能看到它的影子,最出名的一首物流诗应是杜牧的《过华清宫》 , 其中几句读者( ①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的“骑”,    B    。那时最快的是马。官方的快递小哥骑着快马,从南方出发,一路向长安(今西安) 疾驰。按彼时的运输条件,纵然“八百里加急”,杨贵妃想吃到原汁原味的“鲜活食品”,是不容易的。而普通百姓,想第一时间尝到南方的新鲜果蔬,纵是垂涎三尺,也( ② )。“胃口”无法满足,“情义”又何尝不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诗,读者仍然熟悉,其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家书”自然指亲人之间互报平安的信件。一封信,何以能值“万金”?有文学夸张的成分,更因为战争,驿路不畅,信送不出去,也送不过来,望眼欲穿,听不到亲人的消息,( ③ )。其实,    C     , 百姓之间的书信往来也走不了官方的“快递渠道”。邮驿属于官方机构,传递官服文书、军事情报,民间书信,搭不上车。

    1. (1)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B .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 . 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D . 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