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4四上·龙湾期末) 阅读。

    (一)走月亮(节选)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_______,我和阿妈走月亮!

    A.细细的溪水,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_______,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着一个月亮!_______ , 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批注栏1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银白的月光洒满溪间,卵石间布满了一个个清澈、可爱的小水塘,小水塘里倒映着一个个皎洁的月亮。

    ……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二)抓住背篓里的月亮(节选)

    那个云雾迷蒙的清晨,老外婆牵着我的手上山找笋。我兴奋极了,山里的泥土是那样松软,空气里弥漫着植物的清香。渐渐地,我走得有些吃力,老外婆便卸下背篓,让我坐进去。老外婆背着背篓,每走一步手里的木棍都要深深地插进泥土里。我有些心疼,用小手轻轻擦去她后颈沁出的汗珠。拔笋时,她小心翼翼地把我从背篓里抱出来。当老外婆用锄头挖出一颗颗笋,我便迫不及待地将笋装进背篓。下山时,我争着背竹篓,老外婆笑着,让我和她一人提一边,说:“要小心哦,这背篓可不轻,能装下一轮轮月亮……”

    B.天色渐暗,月亮开始冒头 , 我们一老一少,提起竹篓,踏上乡间小路的石板。哟,月亮竟真的落进了我们的竹篓里。我抬起笑脸去瞧老外婆,她笑得更深了。小路旁树影摇曳,老屋里透射出点点灯光,不时传来几声狗叫……这样的画面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批注栏2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

    ……

    那片林子的晨雾还没有散尽吧?小路上,一老一少的脚印也还在吧?那轮明月也应该还记得,它偷偷地钻进我们祖孙的背篓吧?

    1. (1) 根据选文(一),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气词。(填序号)

      ①哟    ②哦    ③啊    ④吧

    2. (2) 阅读选文(二),根据要求补充图示。

      ①运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梳理祖孙间动人的往事,填在方框内。

      ②关注“我”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填在括号内。

      老外婆背着背篓里的我上山我和老外婆提着竹篓下山
      兴奋迫不及待

       

    3. (3) 结合两篇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一)中一个“抱”字生动地描绘了小水塘倒映月亮的画面,给人温馨之感。 B . 选文(一)结尾的省略号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让人联想到那个迷人的月夜。 C . 选文(二)中“迷蒙”一词,让人仿佛看见了清晨时云雾笼罩群山的美妙景象。 D . 选文(二)结尾运用了三个连续的问句,表达了作者的疑问与不解。
    4. (4) 读了两篇文章,童年小组展开讨论,结合选文内容

      两篇文章描绘的风景可真美呀!动人的月色,宁静的乡间小路,好一派美好祥和的乡村景象。其中,作者都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月亮。

      不仅如此,两篇文章都流露出作者细腻的情感,有对乡村生活的眷恋,还有对童年

      是呀,人物之间情感也很真挚。《走月亮》蕴含着对母亲的依恋:《抓住背篓里的月亮》蕴含

    5. (5) 自古以来,人们常常借月抒情(    )
      A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C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 (6) 两篇选文画横线句子都描写月景,请你仿照示例(批注1),抓加点字词,想象画面,补充上文“批注栏2”。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