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安徽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Ⅱ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特定时空范围的民俗文化,有的是在人民群众长期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有的是设计引导产生的。这些传统民俗,初衷多是解决现实问题,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总之,民俗能潜移默化地通过集体活动影响人们,倡导文化认同、内化伦理规范、增进社会团结的柔性治理作用。

    随着乡村传统社会关系变化,____。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对传统民俗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出契合当下社会需求的新民俗,成为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的一种选择。

    很多传统民俗活动都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其精美的道具场景、讲究的仪式动作、感人的情绪氛围、和谐的互动方式,____。正因为民俗活动的艺术魅力,吸引大家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才形成____。当代艺术塑造新的审美风尚,是促进未来乡村文化的动力源之一。增强新民俗“活动的艺术感,更好地让村民在交际互动中体验到信任、快乐、归属感等,才能增进团结、促成共识,提升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 (2) 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加点的“大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个大家架子。 B . 所谓大家文章,除掉卫道的门面话,抄袭而来的虚浮话,还剩什么? C . 他们相谈甚欢,直到晚上,大家才意犹未尽地走了。 D .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消息,大家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2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