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安徽期末)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义,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糖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 , 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渭大顺。

    (节选自《礼运》)

    材料二:

    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 而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盖A贵仁者B寡C能义者D难也E故以F天下之大G而为服H役者七十人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已,指停止,与我们现代汉语中所说的“争论不已”中的“已”词义相同。 B . 法,指遵守法律,“天雨雪,苏武啮雪”的“雨”表示下雨雪,二者用法相同。 C . 七十人,文中指的是坚定追随孔子,信奉其思想的优秀弟子,也称七十二贤人。 D . 君,指统治、主宰,与《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中的“君”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于人像酿酒的酒曲于酒一样,君子像以醇厚的酒曲酿造美酒一样讲究礼义,故成君子,小人像以淡薄的酒曲酿成薄酒一样不重视礼义,故成小人。 B . 《礼运》认为礼是义的果实,需要和义协调配合。所以即使先王没有礼制,也可以凭借义产生出来。能够将礼和义协调,且讲究仁爱,人就会变得强大。 C . 只有天子以德为车,以音乐为驾驭,诸侯以礼来往,大夫以法相互配合,士人以诚信相互考察交往,百姓以和睦相互守业生活,才能达到大顺境界。 D . 韩非子认为看重仁的人很少,能够行义的人更是难得。孔圣人修身养性,宣扬儒道,周游列国,但天下很少人赞赏他,韩非以此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②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

    5. (5) 两则材料分别是儒家与法家的代表作品,均谈到了“礼义仁爱”,两家对此的看法有何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