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海北期末)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有删改)

    材料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者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注],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侍刘夫子,而过情推奖,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选自黄宗羲《续师说》,有删改)

    [注]兔园蒙师:知识浅薄的人。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2. (2) 下列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艺,文中指《论语》《诗》《书》《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B . 贻,文中指赠送,与“贻我彤管”(《静女》)中的“贻”词义相同。 C . 句读,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D . “遂以为古之师弟子者皆然”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两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在文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实,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B . 黄宗羲《续师说》开篇表明观点,认为“师道之不传”不仅仅是学生的过错,也有为师者的过错。 C . 黄宗羲《续师说》批判当时把无所忌惮视作高明的风气:现在世人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前人并自认为与前人相当。 D . 何北山不肯接受来求学的人的拜师之礼,他认为自己不是有学识的人,做他们的老师败坏了为师之道。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②明复坐则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

    5. (5) 两则材料都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缘由,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