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
  • 1. (2023八上·期中) 从“帝制祸首”到共产党员,杨度的政治际遇经历了近代救亡图存的主要道路。

    【时代产物:时局的代表】

    杨度生平事迹(部分)

    【艰难探索:政治的挫折】

    材料一  (杨)度向(来)主(张)君主立宪而不主共和革命者,因吾国为世界各国势力所集之地,一有革命,则全国扰动,领土不易保全,恐招干涉瓜分之祸,故不敢以一国家为冒险之举,求其和平救国。

    ——摘编自刘晴波《杨度集》

    材料二  日本之所以强者,在于数千年来国王就是一个傀偏,将军世代把持朝政,“国制世禄,寒门永无功名之望,故上下积郁,乘势以倾幕府,幕府既倾,国王……势必相与振作,以抑强藩,不必西制,亦必强矣”。

    ——摘自《杨度日记》

    【变与不变:道路的抉择】

    材料三  杨度的三次道路选择

    第一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打碎了杨度的“帝王之学”,个人在科举考试上失利带来的压力促使杨度东渡日本,在日本完成了其政治思想的重铸——君宪救国。

    第二次

    从归国参政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再到张勋复辟,杨度分别把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寄托在清政府、袁世凯和张勋身上,但都失败了,遂转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第三次

    客观上,国民党领导民主革命逐渐走进了死胡同最终变质;主观上,杨度认识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再加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接触,使得他最终投身中国共产党。

    1. (1) 根据上图(年代尺),概括杨度生活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2. (2) 根据材料,分析杨度主张君主立宪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述“杨度”们从“帝制祸首”转变为“共产党员”的必然性。(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