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成都期末)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有志尚者,遂能磨砺,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魏武,老而弥笃,此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古人勤学。梁世彭城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绮以才华,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

    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读《五经》者,是徐邈①而非许慎。不知书音是其枝叶,小学乃其宗系。至见服虔、张揖音义则贵之,得《通俗》《广雅》而不屑。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注】①徐邈:晋代学者,著有《五经音训》,被尊为宗师。后文提到的许慎为东汉学者,编撰了《说文解字》,被称为“字圣”。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然A人B有坎壤C失于D盛年E犹F当G晚学H不可自弃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砺,文中指磨炼,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一句中“砺”字的用法相同。 B . 专利,文中形容人的专注、敏锐,与现代社会所说的“专利(权)”用法不同。 C . 礼,文中的意思是尊重、礼遇,与成语“礼贤下士”中“礼”字的含义相同。 D . 小学,文中指文字学,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中的“小学”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针对士族子弟不务学业、无所事事的现象,文章指出不同行业的人都应做到业有所专,这与《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说法有一定的相似性。 B . 曹操从少到老学习不倦,是“学不可以已”的写照;曾子、荀子的学习经历和最终成就表明,只要有向学之心,成年后发愤也可以有为。 C . 刘绮和朱詹是勤学改变人生的典型,他们家境贫寒,一个燃草照明夜读,一个吞果实和废纸充饥,都没有放弃学习,最终凭借才华得到重用。 D . 有的求学之人推崇徐邈而非议许慎,对《通俗》《广雅》之类的书不屑一顾,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语音只是文字的枝叶,字义才是文字的根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教材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5. (5) 第二段提出的学习观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