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天津市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则岂天道哉!

    (选自《古文观止》)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高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出:超出 B . 汉惩秦之孤立    惩:借鉴 C . 尽释其兵权    释:解除 D . 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     工:使……工作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常图其所难   吾其还也 B .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   赵奢之伦制其兵 C .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D . 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B .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C .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D .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4. (4) 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证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的一组是( )

      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②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

      ③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④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⑤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

      ⑥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A . ①②③ B . B.①②④ C . C.②④⑤ D . D.②④⑥
    5. (5) 下列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孝孺认为不是谋划天下大事的人考虑不周,而是天道非人的智力所能及。 B . 方孝孺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各朝皆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而宋太祖是例外。 C . 欧阳修用庄宗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古今盛衰的观点,并引用了《尚书》句子。 D . 方孝孺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虑天下者要“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