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上·新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蚂蚁如今被分成19个亚科。到目前为止,在所有昆虫群体中,它们表现出的适应多样性最令人印象深刻。这是蚂蚁在其约1.2亿年的进化史中进化而来的。在这一进化过程中,单个蚂蚁的脑容量可能已经被拓展到了极限。当个体进化达到一定程度,进化线就会转而在社会组织方式上发展出优势。行军蚁、编织蚁、切叶蚁的惊人壮举并非源于单个群落成员的复杂行为,而是众多同巢“工友”共同协作的结果。如果你想观察一只游离于其群落之外的蚂蚁,这只蚂蚁的表现会令观者大失所望。游离于群落之外的蚂蚁根本就不是蚂蚁。

    (摘编自伯特·霍尔多布勒《蚂蚁的社会》,有删改)

    材料二:

    不管蚂蚁将来是否成为蚁后,都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的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工蚁会服侍在蚁后的周围,接住产下来的卵,并立即搬到孵化房进行孵化。卵会在几天之内孵化出幼虫,幼虫初生运动能力很弱,需要由工蚁来搬动或喂养。幼虫蜕过几次皮以后,逐渐成熟就可以化蛹了。多数的蚂蚁幼虫会在茧里面羽化成为成虫。由于运动能力差,幼虫在结茧的时候需要工蚁的协助。工蚁要用巢土帮助它搭建出一个空间在里面吐丝结茧。等茧子做好后,工蚁还要将茧子打扫干净。蛹期是一个长长的休眠,幼虫已经有了蚂蚁成虫的形态。蛹期结束后,刚羽化成形的成虫要从茧子里出来时,外面的工蚁要把茧子给撕破,然后为它清洁身体,这只新的蚂蚁才算是诞生了。从此,新工蚁就开始承担家务活了。蚂蚁世界里在前线冲锋的是一些老残蚂蚁,一些蚂蚁甚至老到很难找到归巢的路了,但它们依然为巢穴战斗着,风烛残年的它们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实现着对群体的价值。

    (摘编自冉浩《蚂蚁之美:进化的奇景》,有删改)

    材料三:

    研究显示,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蘑菇体和负责处理气味信息的细胞在工蚁里丰度极高,这意味着工蚁倾向于嗅觉感知和处理复杂信息,拥有灵活的行为策略;雄蚁大脑的细胞组成趋势与工蚁相反,这与它仅担负交配职责而完全不参与蚁巢其他工作的行为相关;处女繁殖蚁和蚁后具有中间形态的大脑,意味着它们具有相对全面的行为模式。在处女繁殖蚁交配后转变为蚁后的过程中,视叶细胞类群的丰度降低,多巴胺细胞及其下游神经肽细胞丰度增加,一类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胶质细胞丰度也显著增加。这揭示了蚁后成熟过程中调控生理、行为发生剧烈变化的神经机制,大脑细胞类群的变化和神经环路的重塑决定了其职责功能的转变及寿命的极度延长。

    (摘编自《蚂蚁社会分工的神经机制被揭示》,《光明日报》)

    1. (1) 下列对材料二中蚂蚁“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蚂蚁的生活方式是在其约1.2亿年的进化史中进化而来的,与此相关,在所有昆虫群体中,蚂蚁是最能适应多样性生活环境的。 B . 蚂蚁的脑容量拓展到极限后,进化线就会转移到社会组织方式上,从而在蚁群不同类别的蚂蚁大脑中出现不同的细胞组成趋势。 C . 蚂蚁的“完全变态发育”要经过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并不一致,其中时间最短的阶段是卵的孵化过程,最长的阶段是蛹期。 D . 不同的细胞丰度、细胞组成趋势、大脑形态、大脑细胞类群,会影响到蚂蚁的分工、行为模式,甚至影响职责功能及寿命的变化。
    3. (3) 为什么说“游离于群落之外的蚂蚁根本就不是蚂蚁”?这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