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文本二:

    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寻通判舒州。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上览而之。英宗治平四年闰三月癸卯,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韩维、吕公著兄弟更称扬之。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太子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吴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纲纪。”帝不听,乃有江宁之命。众谓安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B .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C .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D .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善属文”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善”含义不同。 B . “安石辄辞不起”与《鸿门宴》中“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的“辞”意思不同。 C . “上览而置之”与《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两句中的“置”字含义相同。 D . “每讲说见称”与《鸿门宴》”私见张良”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邦和项伯约为婚姻,于是项伯在项羽面前建议趁此机会礼遇他,为鸿门宴拉开了序幕。 B . 王安石喜好读书,善于写文章。王安石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声名。 C . 韩维、吕公著兄弟三人常对人称道王安石,韩维升任太子庶子时,还向神宗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 D . 吴奎曾与王安石共事,他反对神宗任用王安石,认为他迂阔不切实际,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皇帝听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寻通判舒州。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