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天津市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 , 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久 , 征还为东郡太守;不 , 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 , 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姓名,间行东归。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洛阳北部尉 除:被授予。 B . , 称疾归乡里 就:就职、赴任。 C . 太祖乃变姓名,间行东归。 易:改变。 D . 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 谢:感谢。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 登斯楼 , 则有去国怀乡 B . 奸宄逃窜,郡界肃 听其音,铮铮有京都声 C . , 征还为东郡太守 歌以赠 D . 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慨当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4. (4) 有关加点词的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廉”是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孝”指善事父母之人,“廉”指清洁廉明之士。 B .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如升级叫迁谪,左迁;降级叫右迁。 C . 崩,古人关于死有不同的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 妻子,古代的妻子和现代汉语不同,文中指的是妻子儿女。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操年少之时不被人们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 B . 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暗中离去。 C . 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D . 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