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惠来期中) 文言文阅读

    王晏字休默,仕宋,初为建安国左常侍。晋熙王燮安西板晏主簿,时齐武帝为长史,与晏相遇。府转镇西,板晏为记室。沈攸之事难,随武帝镇盆城。齐高帝时威权虽重,而众情犹有疑惑,晏便专心奉事,军旅书翰皆见委,渐见亲待,常参议机密。建元初,为太子中庶子。武帝在东宫,专断朝事,多不闻启,晏虑及罪,称疾自疏。武帝即位,为长史兼侍中意任如旧。侍中祭酒,遭母丧,起为司徒左长史。晏父普曜藉晏势,多历通官。普曜卒,晏居丧有礼。永明六年,为丹阳尹。晏位任亲重,自豫章王嶷、尚书令王俭皆降意接之,而晏每以疏漏被责,连称疾。久之,转为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为吏部尚书,终以旧恩见宠。时尚书令王俭虽责而疏,晏既领选,权行台阁,与俭颇不平。俭卒,礼官欲依王导谥为“文献”,晏启上曰:“导乃得此谥,但宋来不加素族。”武帝 , 遗旨以尚书事付晏及徐孝嗣。

    郁林即位,转左仆射。及明帝谋废立,晏便响应接奉,转尚书令,封曲江县侯,给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时人以此窥之 , 明帝与晏东府语及时事,晏抵掌曰:“公常言晏怯,今定如何?”建武元年,进号骠骑大将军,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百人,领太子少傅,进舞为公。晏骂于亲旧,为时所称,至是自谓佐命惟新,言论常非武帝故事,众始怪之,明帝虽以事际须晏,而心相疑斥,料简武帝中诏,得与晏手诏三百余纸,皆是论国家事。永明中,武帝欲以明帝代晏领逸,晏名曰:“鸾清干有余,然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乃止。及见此诏,愈猜薄之。晏性;动,志欲无 , 自谓旦夕开府,人或讥之。

    (节选自《南史》)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B . 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C . 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D . 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建元,南齐高帝萧道成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在汉武帝时始设。 B . 迁,指贬官或降低官职。此处与《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字含义相同。 C . 崩,指帝王去世。古代把国君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陵塌陷来比喻,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周代。 D . 厌,在文中为“满足”之意,与《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字意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高帝称帝前就已经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有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他,逐渐受到宠信。 B . 齐武帝做太子时就常独断朝政,很多事情都不上报,王晏担心这会牵连自己,便自动疏远他。 C . 王俭去世,礼官想给他加“文献”的谥号,王晏不同意,认为自宋以来就不给寒族加此谥号。 D . 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他,直到翻阅武帝给王晏的手诏后才消除疑虑。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久之,转为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为吏部尚书,终以旧恩见宠。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