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  神力量。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节选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材料二: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其一,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即普遍的人看待世界、认知自我的视角,它与“我们是谁?”“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等具有哲学色彩的人类终极命题相关。“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在这种互动结构中,中国纪录片应改变“高高在上”或“沉默寡言”的极端姿态,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开发全球化的合作项目,搭建持续有效的国际共享平台。

    (节选自需鸦荣《从“传播力”到“影响力”: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深度发展方向与策略》)

    材料三:

    新世纪以来,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不断受到重视和强调,不少优秀纪录片相继在国际主流媒体播出,国际社会反响热烈,如《春节》《手艺》《舌尖上的中国》等。其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名声大噪,远扬海外,前后被发行到东南亚、欧美等 27 个国家和地区,首轮海外销售即达到 35 万美元, 创造了近年来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缘于其在站稳纪录片“排头兵 ”位置的同时,积极跳出纪录片专业领域,在创作手法、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突破创新,进而主动引领社会话题和风尚,在国际社会激发出一股“中国热”,成功荣升为国际传播中的经典纪录片。

    《中国面临的挑战》系列纪录片亦表现不俗,在海外不仅赢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而且促使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中国,研究中国。据统计,《中国面临的挑战》在美国 189 家电视台累计播出超过了1323 次,覆盖超过了67%的收视市场,覆盖时段达到76%。该片进入海外传媒平台播出,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尝试。

    (节选自皮璟璇《国际传播视域下外宣纪录片的传播策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该继承中国古代“ 以民为本 ”“与时偕行 ”等优秀传统思想。 B . 传播中华文明,立场不能动摇, 目标应该明确,同时也要有博大的开放气度。 C . “ 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是中国纪录片在题材上的追求,是对自我立场议题设置的超越。 D . 新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片在海外传播,带来了经济效应、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对国家文化传播做了要求,前者更为高瞻远瞩。 B . 材料二在论述上,运用了很多传播学上的名词,增强了说理的可信度。 C . 非人类的生命体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在于它们表现出的生活场景。 D . 就中国纪录片的意义而言,“中国”与“世界”的静止关系是不可取的。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美丽中国》以中国为题材,探寻“人与自然 ”这一当下全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B . 《中华的故事》由英国和美国媒体制作播出,讲述中国从夏商周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 C . 《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央广总台亲自策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的百集纪录片。 D . 《藏北人家》通过“再现”普通人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意义的思考。
    4. (4) 三则材料虽然选自不同文本,但是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请分析三则材料组合的内在逻辑。
    5. (5) 《与象同行》是 2022 年中国纪录片“现象级 ”的新闻事件,请阅读下面的新闻介绍,结合材料分析该纪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

      “ 网红 ”野象家族一路向北的故事在近两年的特殊时期背景下,牵动了全世界千万网友的心。近日,由国新办对外推广局指导、解读中国工作室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与象同行》陆续登陆国内外主流媒体及互联网平台。该片以“共同体观念”为文化根基,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追踪记录了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 ”历经 17 个月的北移南归过程,并在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与话题营造下引发全网“云追象 ”热潮。聚焦动物选题,追踪热门话题,借势营销传播,并软性植入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文化,《与象同行》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有益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