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有些中国人到欧美国家旅游,见宾馆里没有准备热水瓶,不免大惊小怪,甚至有 点儿没着没落。他们如果不喝咖啡或酒,就只能在水龙头下接生水解渴,心里不是个滋味。好在 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一是商店里有矿泉水出售;二是欧美国家有些宾馆为了适应东亚游客的习惯, 开始在客房里配置电热水壶。

    中国人习惯喝开水,没开水似乎就没法活。即使是在穷乡僻壤,再穷的中国人,哪怕穷得家 里没有茶叶,也决不会用生水待客。烧开一壶水必定是他们起码的礼貌。这个情况曾经被法国史 学家布罗代尔记在心上。他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一书中说:“ 中国 人喝开水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这个传统为西方所缺乏。 ”

    烧开水有利于饮用水消毒。开水喝多了,虽然可能失去欧洲人那样口舌对水的敏感,也不能 像传说中的土耳其人那样细辨泉水、井水、河水、湖水的差别,但生病概率一定会大大降低。于 是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欧洲文明的宏伟大厦常常溃于小小病菌的侵蚀。黑死病、伤寒、猩红热 等等,一次次闹得欧洲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以致掘墓人累得抬不起胳膊,满街是狗啃过的尸体— —史学家们的这些记载至今仍令人惊心动魄。

    中国人热爱开水,这一传统很可能与茶有关。    中国是茶的原生地。

    全世界关于“茶 ”的发音,包括老英语中的 chaa 以及新英语中的 tea,分别源于中国的北  方方言和闽南方言。《诗经》中已有“荼(茶) ”的记载。汉代典籍中多见“ 烹茶 ”,可见饮茶必 烹,必烧开水,此习俗的形成至少不会晚于汉代。喝开水传统还可能与锅有关。中国化铁为水的 浇铸技术至少比欧洲早发明十个世纪。《史记》中有“鼎俎 ”一词,《孟子》中有“釜甑 ”一词, 都表明那时已广泛运用金属容器。相比之下,游牧民族还处于饮食的烧烤时代,面包也好,牛排 也好,架在火上烧一把了事,到喝水的时候,不一定能找到合用的加温器具。

    中国古人还有农耕民族丰富的草木知识,进而还有发达的中医知识。宋代理学家程颐强调“事  亲者不可不知医 ”。因为要照顾亲人,就必须求医问药,甚至必须知医识药,医学发展的人文动  力也就这样形成。战国时代的中国就有了扁鹊这样的名医。成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等,更使中国医学高峰迭起。发展到了这一步,器具条件(如锅)有了,资源条件  (如茶)有了,更重要的文化条件(如巫医分离、以孝促医等)也有了,喝开水保健康当然就成了一 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相比较之下,在少锅、少茶、少医的古代欧洲,喝开水的传统如何可能形  成?欧洲也有优秀的医学,但按照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说法,西医的成熟来得太  晚,晚至抗生素发明的现代。他感慨,至十九世纪中期,人们才发现西医大部分是无聊的胡闹。 这当然是指旧西医那些放血、灌肠、禁食之类的折腾,有时竟由修鞋匠、游民等胡乱操持,大多  出自一些莫名其妙、怪诞无稽的想象。

    作为中国保健传统的一部分,喝开水实为民生之福。

    【文本二】我讲一个关于茶叶的事例。1607 年,荷兰人开启了欧洲进口中国茶叶的先河。

    不过英国政府对茶叶课以重税,导致只有上流社会人士才能喝得起茶。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左右了 社会风尚,茶叶需求剧增,英属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进口中国茶叶。

    很多人不知道,茶叶和工业革命颇有渊源。古代欧洲人没有喝开水的习惯,且卫生环境堪忧。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大量集聚到城市,快要到达工业革命临界点的时候,往往就会因为排泄物污 染水源而导致疫病暴发,人口死亡和流散随之而来,待污染缓解,一切重启。

    为利于长期保存,中国销往欧洲的多为经过充分发酵的红茶,而红茶必须用开水冲泡,这无 形中消灭了一些重大致病源,对英国工业革命人口积累突破临界点起到了促进作用。茶叶在英国 普及的过程,基本上和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合,这并非偶然。从 17 世纪到 19 世纪,茶叶用了 200 年惠及欧洲。因此,同处命运共同体内,诋毁、排斥不仅害人,更害已;认同、欣赏,确保的是 我们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

    (《綦(qí) 天柱:从“喝茶 ”到“ 防疫 ”,东西文明交流如何跨 越文化鸿沟?》)

    1. (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二提及了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产生影响的具体事例。 B . 文本一对比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式, 旨在说明中医在治病救人上更科学。 C . 从文本一、文本二中我们得知,喝开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D . 文本一、文本二的观点都很明确,而文本一的佐证材料更详实。
    2. (2) 文本一画线句中的“可能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3) 上面两个文本都写到了茶,文本一略写,文本二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作 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