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
  • 1.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大一统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孕育统一】

    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个,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秦、楚等十几个大国。

    ——摘编自李玉洁《简明春秋史》

    材料二: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于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

    ——许倬云《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

    温州期中·期末七(上)社会期中卷(WS)——6共6页

    【实现统一】

    材料三: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巩固统一】

    材料四:“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但放弃了对地方的监察,致使地方吏治日趋腐败,于是“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摘编自《汉书》

    材料五: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现实。

    ——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孕育着哪些国家统一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制度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3. (3) 为巩固统一,汉代对秦朝制度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材料四中的哪些制度能够体现这一特征?
    4. (4) 依据材料五,归纳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