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曾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 题。

    “物勒工名”制度与传统工匠精神传承

    庄华峰

    ①“物勒工名”是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 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 量。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礼记 ·月令》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 行其罪,以穷其情。”某种意义来说,“物勒工名”是我国最早的问责制,它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重要保证。

    ②“物勒工名”制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早在商周时期即有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的现象, 但此时多是标明物品的所有者,并非制作者。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的情况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些器物上还出现了主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如《殷周金文集成》所录的“十一年蔺令 矛”上刻有“十一年,蔺令肖狈、下库工师臤石、冶人参所铸钴户者”的铭文,记录了令(主持者)、工 师(监造者)、冶人(制作者)的名字。 这种现象在变法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的秦国也大量出现。

    ③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物勒工名”制度也随之被进一步强化,不仅在实践中加强考核,在 法律上也得以强化,这在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有具体的规定,如《工律》说“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 久之,其不可刻久者,以丹若髹书之”。这说明“物勒工名”制度在秦朝就以法定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汉承秦制,“物勒工名”制度的实施日臻完备,其显著标志是,这一制度已深入到官营手工 业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一些铜器、漆器、铁器、骨签等出土文物上均发现有铭文,而且铭刻内容较 为丰富,如 1956 年,在贵州清镇平坝汉墓出土的漆耳杯上题字云:“元始三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 髹丹画木黄耳棓,容一升十六籥;素工昌、休工立、上工阶、铜耳黄涂工常、画工方、丹工平、清工匡、造工忠造,护工卒史恽、守长音、丞冯掾林,守令史谭主。”铭文介绍了产品制造的时间、地点、 参与制造和监督人员的名单。这说明,在汉代,“物勒工名”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⑤唐朝在承袭前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基础上,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为 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域后继有人,对手工业实行工匠征集制度,为工匠设立“匠籍”,子弟要 世袭匠籍。另一方面,政府把“物勒工名”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如《新唐书 ·百官志》 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 工名。”这一材料说明唐代对属于“细镂之工”的金银工匠及金银器制造,从工匠技艺的培训,到产 品的制造、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套严格的制度。

    ⑥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高峰,政府对手工业尤其是官营手工业的管理自然 更加严格,“勒名”制度也更为规范、具体,最突出的是在工程材料上都要层层勒名。 南京明城墙 即为典型的代表。栉风沐雨六百余年,南京明城墙至今仍然雄伟坚固,其中原因很多,有一个细 节格外值得关注,每块城墙砖背后的勒名与当时严格的责任制是密不可分的。如在一块黄州府 蕲水县铭文城砖上刻有    67 个字,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黄州府提调官同知曹振祖、司吏黄 玑,蕲州提调官判官马彝、司吏倪琦,蕲水县提调官主簿夏时中、司吏谢原,总甲李谷云、甲首叶 泰、小甲徐 , 窑匠黄益,造砖人夫何兴。这是目前南京城墙上发现的责任层级最多的一块。这 种精确到人的责任制,有效加强了制砖工序的管理和监督。

    ⑦自古以来,我国先民就注重追求工匠精神,如《礼记》云“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考工记》指 出,“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传统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精益求精、敬业专一、诚实守信等内 容。“物勒工名”制度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节选自 2023 年 3 月 01 日《光明日报》 

    1. (1) 选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2. (2) 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点明了说明对象,并阐释了“物勒工名”的含义。 B . 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是最早的“物勒工名”现象。 C . 唐代设立“匠籍”以及对工匠的培训、考核是对“物勒工名”制度的丰富和发展。 D . 《礼记》云“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4. (4) 在我们身边不乏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个你所了解的工匠,并说说他身上体现了怎样的 工匠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