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南山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少安踏着一片银白, 淌过淙淙流水的东拉河, 从枣林里穿过一条小土路,一个人爬上 了庙坪山。

    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 一边抽着,一边静静地环视 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 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 他现在才感到 腰板硬了一些。过去, 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 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①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 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 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    精神抖擞地跳 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肌肉和神经,    喝着,    呐喊着,    继续 走向前去!    

    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 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 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 说, 这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之声。许多村民出罢修庙宇的钱,也要为建校多少 出一点 钱。就是呀,神鬼要敬, 可孩子却是天使!

    1. (1) 下列句子中的“多少”与文中加点的“多少”,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杜牧《江南春》) B . 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 C .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D . 茕独不为苦, 求名始辛酸。上国无交亲,请谒多少难。 —(费冠卿《久居京师感怀诗》)
    2. (2) 画波浪线句子是如何把少安即将踏上新生活的激动写得极具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
    3. (3) 省略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1处,分析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