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高一上·重庆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躲避西晋末年的动荡,北方的民众大批南下。与汉魏比较,东晋南朝时期的农业经济的一大变化是作物种类的增多。如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黏谷)、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其次,铁犁、牛耕已逐渐普及。再次,东晋南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以农业是否发展作为考课官吏的标准,还特别注意流民的安置和小农因破产而再流亡的问题。由于以上原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继位后,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几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而且统一在这种交替过程中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融合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随着每次融合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 
    ——摘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