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高一上·徐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阅读表有关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项目

    内容摘编

    考试科目

    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应举人资格

    唐代曾规定,“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宋代曾“犯刑责,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

    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考试方法

    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