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重庆市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 , 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鲁哀公问孔子曰:“子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对曰:“此非忘之甚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哀公曰:“可得闻与?”对曰:“昔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不修禹之道、荒淫于乐,沉酗于酒。其臣有左师触龙者,谄谀不止。汤诛桀,左师触龙者身死,四支不同坛而居。此忘其身者也。”哀公愀然变色曰:“善!”

    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异人音。”少进,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闻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吾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则自刎而死。孔子曰:“弟子记之,此足以为戒也。”于是弟子归养亲者十三人。

    子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孔子曰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罗者对曰:“大爵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爵者,不得;大爵从黄口者,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君子慎所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

    (选自《说苑》,有剧改)

    1. (1) 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

      孔子A曰B黄C口D尽E得F大G爵H独I不J得K何L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谄谀不止”与《师说》“官盛则近谀”两句中的“谀”字意思相同。 B . “哀公愀然变色曰”与《赤壁赋》“苏子愀然”两句中的“愀然”意思不同。 C . “吾少好学问”中的“学问”在文中指学习询问知识,现在多用来指文化知识。 D . 黄口,雏鸟的嘴,代指雏鸟,指儿童。“黄口小儿”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路问孔子如何治理好国家,得到回答后又追问范氏、中行氏灭亡的原因。孔子回答正确用人是治国的关键,遭到人们的怨恨仇视就会使国家灭亡。一个勤思好问,一个诲人不倦。 B . 孔子认为最健忘的人不是忘记妻子,而是忘掉自己的出身,接着举例:左龙阿谀逢迎昏君夏桀、最终被处死身首异处。他的巧妙进谏发人深省,得到鲁哀公的赞赏。 C . 孔子听到丘吾子哭泣,问他原因。丘吾子说没有在父母身边直到他们去世,进谏君主而不成功,重视交朋友但后来交情断绝,这是自己三个过失。最终含悲自刎而死。 D . 孔子看见捕鸟人捕到的都是雏,感到奇怪。捕鸟的人告诉他,大鸟警惕性高而难捕捉,但小鸟贪吃,大鸟跟从幼鸟就容易被捉到。孔子由此联想到做人处事也与这个道理相通。
    4. (4)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②君子慎所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

    5. (5) 从三、四两段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弟子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