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密云期末) 阅读《买菜的男人》,完成问题。

    买菜的男人

    ①我原先一直有个印象,居家过日子,男人是不要去买菜的,他不是不肯做事情,他只是不耐烦与人交道。这一点印象全从我爸得来。

    ②我爸买菜常常使我妈惊怒交加。他们一道去市场,看见农民模样的小伙兜售他的洋芋,自行车驮了两大竹筐。我妈问价钱,小伙羞愧地说了一个数,但又强硬声明:“我们自己屋头种的,吃不完才拿出来卖,婆婆你懂行你挑嘛。”我妈笑笑,表示既不愿承情更不肯上当,轻蔑道:“前头那个摊比你还便宜些。”

    ③实际上我妈停在这里半晌不走,就已经表明了购买意向,说什么并不重要,这是买菜卖菜之间的默契,小伙也聪慧地拎起了他的土秤。可我爸看不惯,深恶痛疾,道:“前面便宜你去买前面的好了!你说人家做什么?”

    ④我爸这人我太了解,他对那种唯唯诺诺做小伏低的农民模样的人怀有泛泛的怜悯,为了防止自己流露,他甚至不朝他们看。所以我妈这种口气在他看来简直是欺凌,他必须发出义勇的声音了。

    ⑤我妈恼道:“你是哪边儿的啊?”然后拔脚就走,甩掉叛徒。挑好的洋芋又滚回筐里。我爸愣住,旋即厚着脸皮尾随而去。我后来问我爸:“小伙气不气,有没有抱怨?”我爸说:“没有。他惊呆了,大概没见过这阵势。”过一会儿,又说道:“我要是他我就不卖给你妈!——没想到他这样自甘堕落。”

    ⑥我妈不愿一起去买菜,我爸赌气自己去。他从事美术,买菜的乐趣在他是享受色彩:朱红的海椒,酱紫的茄子,莹如羊脂的萝卜和湖绿的西兰花。然而这些在我妈看来是:带疤的海椒,蔫茄子,糠心儿萝卜和花期已过的西兰花。“他们不卖给你卖给谁?卖给谁?卖给谁?”我妈控诉道。

    ⑦我爸买菜买得坏,他的亲哥哥却堪称大师。我大伯让我认识到,原来男人也是可以买得一手好菜的。大伯的职业是研究元史,但买菜的专精使他更负盛名。“挑不出第二个”,他的老朋友们说的,故意不给出表示范围的状语。全办公室?全单位?全国?不说,意思是不拘哪个范围都“挑不出第二个”。

    ⑧我妈认为我爸有天分可以把普通菜贩改造成为奸商 ,而我从大伯身上看到一种力量,他能激励一个奸商走上正道。

    ⑨有次大伯带我去菜场,为晚饭的鱼头汤买鱼头。一路他就讲那个鱼贩怎么好,别人卖鱼头使劲带脖子肉切,好多占一点分量,而他不。大伯一边说一边在自己下巴上抹了一下,意思是那鱼贩与众不同,切一个一点脖子不带的净鱼头。我赞这鱼贩厚道。大伯却说:“一开始也一样,他还耍小聪明斜着切,后来我跟他讲道理,把道理讲给他听。我是这么样讲的——让利于人,实则获利于己。今天你少赚一点点,明天大家都来买,吃小亏,赚大钱哩。——道理讲明了就好了,他听的。”

    ⑩本来那天我们就去晚了,菜场眼看要闭市,偏偏大伯自己不争气,内急起来。找到厕所急蹿而入,嘱咐我独自去买鱼头。

    ⑪“第三个摊啊!”从围墙里传来他的喊叫。我临危受命,十分忧惧。鱼摊只剩一摊,摊上只剩一人一头。然而那鱼贩竟然不肯卖我,说等个人。

    ⑫“等个老先生,我给他留的。”

    ⑬“哪个老先生啊?是不是姓杨?”

    ⑭“姓啥我不知道,老先生特好,特能讲道理,呵呵,我们这儿都怕他讲道理。”

    ⑮“啊对对!我就是老先生派来的!”

    ⑯他只是笑,并不松口。幸好大伯及时赶来,两人激动地相认一番,方交割完毕。我拎鱼头细看,果然到鳃边戛止,不带一丝脖子肉。再问价钱,果然讲道理。

    ⑰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这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之中,我看到了有趣的灵魂和纯挚的温情

    (取材于《幸得诸君慰平生》)

    1. (1) 文章写了父亲和大伯买菜的细节,请你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买菜的乐趣

      作者的评价

      父亲

      买菜买的坏,不耐烦与人打交道。

      大伯

      给小贩讲道理

    2. (2) 作者语言幽默风趣,用词故意言过其实,夸大人物的心理,读起来妙趣横生。请你任选第⑤或⑪段中的加点词语,简要分析。
    3. (3)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