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1·乐清) 选文(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选文(二)

    当代神农氏(节选)

    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 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水稻杂交这块“硬骨头”。袁隆平认为,经典理论没有实验根据,因为他自己就曾经发现过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袁隆平展开了科学想象的翅膀,希望大面积培育出杂交水稻。他的想法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败育的水稻植株。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他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哀隆平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难以想象的是,他的功手李必湖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他们把这株野生稻取名为“野败”。国际上叫它“WA”。袁隆平,终于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 (1) 选文中“不可思议”“难以想象”这两个词语都有“无法想象,难以理解”的意思,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也与它们相近?(    )
      A . 不可理喻 B . 不可捉摸 C . 不可动摇 D . 不可开交
    2. (2) 选文(一)中,魏格纳从米歇尔逊的发现中推断出的结论是(    )
      A . 蚯蚓是无法跨越大洋的。. B . 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的气候差异极大。 C . 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与蚯蚓的分布有关。 D .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3. (3) 选文(二)中,把“水稻杂交”称为“硬骨头”,其原因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袁隆平曾经发现过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 B . 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 C . 寻找雄性败育的水稻植株,就耗时六年之久。 D . 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4. (4) 阅读选文(一)(二),完成题目。

      ①提取信息,填写图示。

      魏格纳:→阅读文献,收集证据→

      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展开科学想象→→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②对比阅读以上图示内容,下面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的发现来自偶然的机遇,科学的想象比实验研究更重要。

      B.魏格纳和袁隆平都是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问题。

      C.魏格纳和袁隆平的科学研究都经历了“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取得成果 ”的过程。

      D.只要像魏格纳和袁隆平这样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所有“?”都能拉成“!”。

    5. (5) 选文(一)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如果给选文(二)加上一个观点,以下哪一个选项最恰当?(    )
      A . 吃一堑长一智    B . 实践出真知 C . 无心插柳柳成荫    D . 玩也能玩出名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