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南江月考) 文言文阅读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余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投褒。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后事泄,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狱。融曰:"保纳藏舍者融也,融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罪我之由,非弟之过,我当坐之。"兄弟争死,融由是名震远近,为后进冠盖。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迁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年三十八。承黄巾残破之后,修复城邑,设庠序 , 举贤才,显儒士。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

    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帝初都许,是时天下草创,融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太祖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法免融官。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

    (选自《三国志》卷十三注,有删节)

    注:①黄巾:指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②海岱:海指北海,岱指泰山。③太祖:指曹操。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 B . 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 C . 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 D . 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敕,文中是告诉的意思,与《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含义相同。 B . 冠盖,文中指超群出众,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平原君使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中的“冠盖”含义不同。 C . 庠序,商周时地方学校名,后泛指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谨庠序之教”。 D . 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在人群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来警示民众。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融幼时机智敏捷。他在拜访李膺时说孔李两家世代交谊深厚,得到众人称赞。 B . 孔融主动藏匿哥哥的老朋友张俭,事情败露被捉后,与哥哥争死,由此名声大振。 C . 孔融在任职期间面对因战乱造成的残破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复社会秩序。 D . 孔融礼贤下士,非常器重高密的郑玄,与他一起谈论国事,商讨政令,并加以施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

      ②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