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广西模拟)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曲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状、具有鞭毛的细菌,主要存在胃里,有时在肠道、粪便,或是口腔里的牙菌斑里也可能发现。它离开人体就无法存活太久,但是却可以生存在胃中高度的酸性环境中。在我国的感染率很高。它是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疾病,也是较为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

    根据相关统计,幽门螺旋杆菌在我国的感染率在50%~60%,并有显著的城乡差异,乡村感染率可能超过60%,而城市一般在40%以下,这种疾病的感染主要跟饮食方式有较大的关系。

    (摘编自澎湃新闻《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让人消瘦?》)

    材料二: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其生长会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可能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等胃肠疾病症状。

    因幽门螺旋杆菌会破坏胃黏膜,长期感染者常发生慢性胃炎、胃溃疡,从而出现打嗝、恶心、反酸、上腹痛等表现。幽门螺旋杆菌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的菌群失调,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一系列的消化道疾病症状。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吸烟、高盐饮食及其他饮食因素均为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目前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持续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组织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集聚,进一步形成活性氧自由基,造成胃黏膜坏死。可以导致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但即使患有上述胃部疾病,患者也不一定都会患胃癌。有研究显示,在所有胃癌患者中,75%的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尽管如此,上述的结论仅可说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是胃癌患病的高危因素,但并不代表幽门螺旋杆菌一定会导致胃癌发生。

    幽门螺旋杆菌虽然不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凶手,但因为破坏了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导致胃炎,长期胃炎可间接促进了胃癌的发生,使幽门螺旋杆菌成为胃癌发生的“帮凶”。因此,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不要惊慌,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有助于减少胃癌的发生率。

    (摘编自人民网《幽门螺旋杆菌四问》)

    材料三:

    要不要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一般18岁到70岁的人群,即便是没有任何症状,都应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但是如果是其他年龄段,就需要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小于14岁的人,如果没有任何症状,是不需要根除治疗的。

    是因为第一,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药量比较大,小于14岁的青少年很难耐受,而且容易出现药物的副作用;第二,小于14岁的青少年幽门螺旋杆菌被根除后,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比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等他成年以后再进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第三是因为小于14岁的青少年即使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大多数情况都不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可以暂时观察。

    对于大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任何症状,而且胃镜检查也没有明显的疾病时,也是可以不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因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最大的获益年龄段是在他根除之后的十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70岁的老人,他根除了幽门螺旋杆菌,真正获益是在80岁的时候,整体获益年龄段也比较少。其次,跟青少年一样,就是他的身体条件比较弱,有很多的心、肺、肾方面的慢性疾病,服用大剂量的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对他们的身体的负担是很重的,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所以没有特殊原因,不建议大于70岁的老年人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

    当然,对于小于14岁的青少年和大于70岁的老年人,如果幽门螺旋杆菌已经引起了一些非常严重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等,还是要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的。

    (摘编自网易新周刊)

    1. (1)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幽门螺旋杆菌致病进程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幽门螺旋杆菌可在高度的酸性环境中和肠道、粪便,或是口腔里的牙菌斑里长期生存,是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疾病。 B . 幽门螺旋杆菌在我国的感染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特征,这种疾病的感染主要是由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 C . 胃黏膜组织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集聚会阻止活性氧自由基的形成,这是幽门螺旋杆菌造成胃黏膜坏死的主要原因。 D . 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效果来看,小于14岁的青少年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比较高,而大于70岁的老年人则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
    3. (3) 若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你在给出建议前应考虑到哪些因素?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