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九上·雷州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

    ②《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③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

    文本二

    ①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②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

    文本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

    (选自《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 . 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 . 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 . 文本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文本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2. (2) 文本一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根据以上三个文本的具体内容,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