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州居民范小山,贩笔为业,行贾未归。四月间,妻贺氏独居,夜为盗所杀。是夜微雨,泥中遗诗扇一柄,乃王晟之赠吴蜚卿者。晟,不知何人;吴,益都之素封①,与范同里 , 平日颇有佻达之行,故里党共信之。郡县拘质,坚不伏,惨被械梏,诬以成案;驳解往复,历十余官,更无异议。吴亦自分必死,嘱其妻罄竭所有,以济茕独。阴赂监者使市鸩。夜梦神人告之曰:“子勿死,曩日‘外边凶’,目下‘里边吉’矣。”再睡又言,以是不果死。

    未几,周元亮先生分守是 , 录囚至吴,若有所思。因问:“吴某杀人,有何确据?”范以扇对。先生熟视扇,便问:“王晟何人?”并云不知。又将爰书②细阅一过,立命脱其死械,自监移之仓。范力争之。怒曰:“尔欲妄杀一人便了却耶?抑将得仇人而甘心耶?”众疑先生私吴,俱莫敢言。先生标朱签,立拘南郭某肆主人。主人惧,莫知所以。至则问曰:“肆壁有东莞李秀诗,何时题耶?”答云:“旧岁提学按临,有日照二三秀才,饮醉留题,不知所居何里。”遂遣役至日照,坐拘李秀。

    数日,秀至。怒曰:“既作秀才,奈何谋杀人?”秀顿首错愕,曰:“无之!”先生掷扇下,令其自视,曰:“明系尔作,何诡托王晟?”秀审视曰:“诗真某作,字实非某书。”曰:“既知汝诗,当即汝友。谁书者?”秀曰:“迹似沂州王佐。”乃遣役关拘王佐。佐供:“此益都铁商张成索某书者,云晟其表兄也。”先生曰:“盗在此矣。”执成至,一讯遂伏。先是,成窥贺美,欲挑之,恐不谐。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逾垣入,逼妇。妇因独居,常以刀自卫。既觉,捉成衣,操刀而起。成惧,夺其刀。妇为挽,令不得脱,且号。成益窘,遂杀之,委扇而去。三年冤狱,一朝而雪,无不诵神明者。吴始悟“里边吉”乃“周”字也。然终莫解其故。后邑绅乘请之。笑曰:“此最易知。细阅爰书,贺被杀在四月上旬;是夜阴雨,天气犹寒,扇乃不急之物,岂有忙迫之时,反携此以增累者,其嫁祸可知。向避雨南郭,见题壁诗与箑③头之作,口角相类,故妄度李生,果因是而得真盗。”闻者叹服。

    异史氏曰:“词赋文章,华国之具也,而先生以相天下士,称孙阳④焉。而不谓相士之道,移于折狱。《易》曰:‘知几其神。’先生有之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素封:指无官位的富裕之家。②爰书:记录囚犯供辞的法律文书。③箑:扇子。④孙阳:即伯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 B . 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 C . 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 D . 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贾,即经商,这里是到外地经商。《琵琶行》中琵琶女“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中的“贾人”,即是“行贾之人”。 B . 同里,即同乡。里,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引申为街坊、家乡,与下文加点的“里党”、“何里”的“里”同意。 C . 道,古代行政区划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字,也是古代行政区划名。 D . 间,这里是“间隙,机会”。与《屈原列传》中的“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的“间”的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蜚卿平常为人轻佻,因此被张成选中作为嫁祸目标。他被拘捕后在酷刑之下冤屈定案,周元亮重审此案,才使他得以洗雪冤屈。 B . 这桩案件的证物只有一柄诗扇,扇子上虽然写的是王晟赠给吴蜚卿的,但实际上诗是由日照秀才李秀所作,由沂州人王佐所书。 C . 铁商张成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事前为杀害贺氏作了精心谋划,利用诗扇嫁祸给吴蜚卿,最终却又因为诗扇暴露了形迹。 D . 开篇有夜里梦到神人点化,后有吴蜚卿醒悟“里边吉”就是“周”字,给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符合《聊斋志异》的风格。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吴亦自分必死,嘱其妻罄竭所有,以济茕独。

      ②成益窘,遂杀之,委扇而去

    5. (5) 异史氏引用《易》中“知几其神”之语来赞美周元亮善于察觉事物细微之处的特点,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