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采薇(节选)

    鲁迅

    这确是一座好山。既不高,又不深,是理想的幽栖之所。两人满心高兴,用拄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的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一面擦着汗,一面喘着气。

    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他们后来睡去,醒来却已是上午时分。伯夷说腰痛腿酸,简直站不起;叔齐只得独自去走走,看可有可吃的东西。他走了一些时,竟发见这山的缺点:下面就是首阳村,所以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并且有进来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大约早被他们摘去了。

    他只好摘了一衣兜松针,寻了两块石头,砸下松针外面的青皮,洗过,又细细的砸得好像面饼,另寻一片很薄的石片,拿着回到石洞去了。

    “三弟,有什么捞儿没有?我是肚子饿的咕噜咕噜响了好半天了。”伯夷一望见他,就问。

    “大哥,什么也没有。试试这玩意儿罢。”

    他就近拾了两块石头,支起石片来放上松针面,聚些枯枝,在下面生了火。这是姜太公做八十五岁生日的时候,他去拜寿,在寿筵上听来的方法。发香之后,就发泡,眼见它渐渐的干下去,正是一块糕。叔齐用皮袍袖子裹着手,把石片笑嘻嘻的端到伯夷的面前。伯夷一面吹,一面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

    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苦……粗……”

    这时候,叔齐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来,可真也毫没有可吃的样子:苦……粗……

    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然而还在想,挣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爬着爬的着,只向前。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这保姆在和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他又记得了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且山上正见过来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

    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成暗绿,熟了。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

    “怎么样?”伯夷焦急的问。

    “鲜的!”

    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前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叔齐怕伯夷年纪太大了,一不小心会中风,便竭力劝他安坐在家里。伯夷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从此就较为安闲自在,便不免和孩子去搭仙,和樵夫去扳谈,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省得麻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便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

    叔齐的预料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

    还引动了首阳村的第一等高人小丙君。他喜欢弄文学,村中都是文盲,不懂得文学概论,气闷已久,便叫家丁打轿,找那两个老头子,谈谈文学去了。

    然而谈过之后,他一上轿就摇头,回了家,竟至于很有些气愤。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通体都是矛盾。于是他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这时候,伯夷和叔齐也在一天一天的瘦下去了。然而祸不单行。掉在井里面的时候,上面偏又来了一块大石头。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您吃饭吗?”她问。

    叔齐仰起脸来,连忙陪笑,点点头。

    “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

    “薇。”伯夷说。

    “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

    “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

    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樵夫偶然发见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是大约这之后的二十天。并没有烂,虽然因为瘦,但也可见死的并不久;老羊皮袍却没有垫着,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用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伯夷和叔齐二人在奔向首阳山路途中的狼狈不堪,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B . 文章对叔齐“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等心理描写,体现出叔齐极力寻找食物的迫切心情。 C . 文章聚焦吃食问题,将其与“保节、守义”等联系在一起,“吃食”之小事与“节义”之大事互相照应、互为表里。 D . 小丙君和女人都发出“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的论断,这是促使伯夷和叔齐死去的根本原因。
    2. (2) 文中关于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两兄弟为王位互相谦让,这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 二人在首阳山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每天不仅要解决生计问题,还要应酬大批看客。 C . 二人不食周粟和钱学森拒绝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行为,其精神气节是相同的。 D . 叔齐做松针糕、烤薇菜,责怪伯夷不该多嘴讲他们的故事,表现了他的精明、能干。
    3. (3) 伯夷和叔齐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二人的行动、思想随着吃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4. (4) 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是一段非常有名的历史故事,鲁迅先生却将其以“故事新编”的形式进行改造创新,这一改编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