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圍人也。太祖以柔为县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魏国初建,为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椽。鼓吹宋金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賊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其意望,柔恐自今在军之士,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文帝践阼 , 以柔为治书侍御史。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 , 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黄初四年,迁为廷尉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亮侯时猎法甚峻寡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柔表请告者名,帝大怒曰:“刘龟当死,乃敢猎吾禁地。送龟廷尉,廷尉便当考掠,何复请告者主名,吾岂妄收龟邪?”柔曰:“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重复为奏,辞指深切。帝意寤,乃下京名。即还讯,各当其罪。景元四年,年九十 , 谥日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 B .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 C .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 D .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绝的意思是断绝,与《促织》中“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的“绝”字的含义不同。 B . 见的意思是看见,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的“见”字含义相同。 C . 践阼的意思是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 D . 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为九卿之一,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祖时期,高柔担任县长时不仅没有追究几个自行离开的奸吏的过失,反而将其召回,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奸吏”自我勉励终成佳吏。 B . 按照旧律,军队出征时士兵逃跑会连累妻儿受罚,但宋金逃跑之后,太祖用重刑止逃,还祸及宋金母、弟,军中士兵担心受牵连,也跟着逃跑。 C . 为断绝民间的诋毁或迷惑人的言论,文帝发布赏罚的法令,但高柔主张废除该法令以彰显上天的仁德,文帝起初并未听从,以致诬告之人愈多。 D . 高柔担任廷尉之时秉公执法,在刘龟入禁地狩猎-事上,他不惧明帝盛怒,追问告发刘龟之人的姓名,奏章言辞深刻恳切,终于让明帝醒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②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

    5. (5) 《逸周书·谥法》:“主义行德曰元。”指处事公正,为人仁德,请结合高柔的相关事件,分析其谥号为“元"的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