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
  • 1. (2023九下·石家庄开学考) 疫情期间,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品牌维生素C泡腾片与水作用,不断产生小气泡的现象产生了好奇,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维生素C泡腾片加水产生气泡是由于所含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时应用冷水或温开水溶解。

    1. (1) 探究一: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小红依据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规律,猜想气体可能是:

    2. (2) 猜想一:二氧化碳;猜想二:氧气;猜想三:氢气。

      小明结合生活经验,排除了猜想三,理由是

      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收集一瓶气体,向瓶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猜想一正确

      收集一瓶气体,向瓶内倒入液体X,振荡

      液体变浑浊

    3. (3) 倒入的液体X是(填试剂名称),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探究二:加水温度不同,对收集的气体量有何影响?

      小明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当药品用量相同时,用不同温度的水溶解药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同,于是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实验探究】小明用15℃水和45℃水分别溶解药品,收集所产生的气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A中加入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再加入水,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实验记录如下,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

      加入水的体积

      加入水的温度

      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

      200mL

      15℃

      a mL

      2

      45℃

      bmL

      记录数据,小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a<b。

      【实验结论】加水温度越高,收集到的气体量越多。

    5. (5) 【交流反思】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在反应物用量相同,产生的气体量也相同的前提下,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验证了这种可能性。

      【拓展延伸】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产生的气体有助于改善口感,提高治疗的效果,但水温不宜过高,否则会破坏药物成分,降低疗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