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虹口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

           ②甚矣 , 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③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善读书者而能如是

           ④今健菴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选自《四部丛刊》本《尧峰文钞》,有删改)

    [注]①裒聚:聚集。②呻佔:诵读。③斗靡:指以辞藻华丽竞胜。

    1. (1) 第①段□中应填入的虚词是
      A .   焉 B . C . D .
    2. (2)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①段“欣然”,有表现力,表现出徐健菴藏书极丰、还将延及子孙的得意洋洋之神情。 B . 第②段“甚矣”,谓语前置,以感叹句抒写图书遭遇的灾难之频繁,后援引史实道出藏书之难。 C . 第②段“而或”,复合虚词,可译为“有时”,作者从反面提出读书时需心口俱到、全神贯注。 D . 第③段“非……乎”,以反问句式,强调善于读书者“尊所闻,行所知”,知与行能合一。
    3. (3) 诗书传家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之一,私人藏书历史悠久,明清时尤盛。请根据文本和下面所选苏辙《藏书室记》内容,比较两位藏书者藏书和读书目的的异同。

             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选自苏辙《藏书室记》)

      文本

      藏书和读书目的

      不同点

      相同点

      《传是楼记》

            

            

      《藏书室记》

      藏书读书是为了修身治国,使后世子孙接受书中之道而行之。

    4. (4) 行文跌宕起伏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就此结合②③两段加以评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