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下·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小题。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救。”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都仙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趋进;抚求待之;旧“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寡人为人臣而遽谏其君者。今寡人有国家,立社稷,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庄王立鼓钟之间,左伏扬姬,右拥越姬,曰:“吾钟鼓之不暇,何谏之听!”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刀,刎钟鼓之悬,明日授苏从为相。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日敢有谏者死有昝犯者见门太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门大夫入言曰:“晋人咎犯也,欲以乐见。”平公曰:“内之。”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愿昧死御。”平公曰:“诺。”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平公曰:“归之!”咎犯则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画,不峻城阙;二也,柱梁绣,士民无褐;三也,侏儒有余酒,而死士渴;四也,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秩;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得达。”平公曰:“善。”乃屏钟鼓,除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

    (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

    [注]①傥:倘若。②诎;减“廊”。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日/敢有谏者死/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B .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C .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D .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寡人恶为人臣而谏其君者”与“死亦我所恶”《鱼我所欲也》两句中“恶”字含义相同。 B . “爱其死而不谏其君”与“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两句中“爱”字含义不同。 C . “臣不能为乐,臣善隐”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两句中“普"字含义相同。 D . “柱梁衣绣”与“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两句中“衣”字含义和用法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景公在海上游玩六个月不愿回国,并下达了谁说要回去就处死谁的命令,颜烛趋冒死进谏;齐景公认为颜烛趋触犯了自己的禁令,要杀死他。 B . 齐景公认识到杀死颜烛趋不仅成就了颜烛趋忠臣之名,还会使自己成为像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桀、纣这样的昏君,所以最终没有杀害颜烛趋。 C . 楚庄王继位为国君后三年不理朝政,荒淫无道,在苏从的劝说下,楚庄王用割断吊挂钟鼓绳子的方式表示不再沉迷声乐美色,并且拜苏从为国相。 D . 晋平公喜好音乐,咎犯投其所好,利用自己擅长乐技的优点接近晋平公,成功让晋平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励精图治,与咎犯一道治理国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②吾钟鼓之不暇,何谏之听!

    5. (5) 同为进谏,文中苏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进谏方式上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