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重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宓,字师复,丞相俊卿之子。少尝及登朱熹之门,熹器异之。嘉定七年,入监奏院,时无敢慷慨言者,宓上封事言:“宫中宴饮或至无节,非时赐予为数浩穰,一人蔬食而嫔御不废于击鲜,边事方殷而桩积反资于妄用,此宫闱仪刑有未正也。大臣所用非亲即故,执政择易制之人,台谏用慎默之士,都司枢掾,无非亲昵,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钞盐变易,楮币秤提,安边所创立,固执己见,动失人心,败军之将躐跻殿岩,庸鄙之夫久尹京兆,宿将有守成之功,以小过而贬 , 三牙无汗马之劳,托公勤而擢,此政令刑赏多所舛逆也。若能交饬内外,一正纪纲,天且不雨,臣请伏面谩之罪。”奏入,丞相史弥远不乐,而中宫庆寿,三牙献遗,至是为之罢却。寻迁军器监簿。九年,宓遂请罢,归。在告日,擢太府丞,不拜,出知南康军。诣史弥远别,弥远曰:“子言甚切当,第愚昧不能行,殊有愧耳。”至官,岁大侵,奏蠲其赋十之九。会流民群集,宓就役之,筑江堤,而给其食。时造白鹿洞,与诸生讨论。改知南剑州。时大旱疫,蠲逋赋十数万,且弛新输三之一,躬率僚吏持钱粟药饵户给之。知漳州,未行,闻宁宗崩,呜咽累日。亡何,请致仕。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章复三上,迄不就。直秘阁,主管崇禧观,宓拜祠命而辞职名。卒,进职一等致仕。三学诸生以起宓为请,而没已阅月矣。 初宓之在朝也寺丞丁焴往使金宓叹曰世仇未复何以好为饯诗有百年中国岂无人之句 后数年,闻关外不靖,以书抵焴曰:“蜀口去关外虽远,实如一身。近事可寒心,皆士大夫之罪,岂非贿道不绝之故耶?”焴服其言。

    (节选自《宋史·陈宓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宓之在朝也/寺丞丁焴往使金/宓叹曰/世仇未复/何以好为饯诗/有百年中国岂无人之句/ B . 初/宓之在朝也/寺丞丁焴往/使金宓叹曰/世仇未复/何以好为/饯诗有百年中国岂无人之句/ C . 初/宓之在朝也/寺丞丁焴往使金/宓叹曰/世仇未复/何以好为/饯诗有百年中国岂无人之句/ D . 初/宓之在朝也/寺丞丁焴往/使金宓叹曰/世仇未复/何以好为饯诗/有百年中国岂无人之句/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奏陈秘密事项,防止泄漏,装入黑色口袋,贴上双重封条呈进。 B . 台谏,台官与谏官的合称。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C . 楮币,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因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纸币。 D . 致仕,古代官员因为年龄大、身患疾病辞官归家,或者不称职、犯错主动辞去官职统称“致仕”。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宓出身官宦之家,是当时丞相陈俊卿的儿子,年轻时候曾经跟随朱熹学习,并深得朱熹欣赏。 B . 陈宓直言敢谏,任职进奏院时,当时朝廷已经没有人愿意情绪激昂地表达意见,他却上书直言。 C . 陈宓为  政有方,在南康军任上,以荒年减免百姓赋税、给游荡聚集者劳役惩罚等措施有效治理。 D . 陈宓忠心朝廷,宁宗驾崩,他痛哭了多日;边境动荡,他深表忧心,认为是官员讨好金人导致。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庸鄙之夫久尹京兆,宿将有守成之功,以小过而贬。

      ②子言甚切当,第愚昧不能行,殊有愧耳。

    5. (5) 陈宓在进奏院任时上书言事,主要指出了哪些弊端?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