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佳木斯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闲行

    曾巩

    草软沙匀野路晴,竹枝乌帽称闲行。

    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

    转觉所忧非己事,似从多难见人情。

    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

    【注】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成闲居常服。明朝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郊野之外的小路上草软沙乐,天气晴好,诗人拄着竹杖戴着乌帽悠闲出行。 B . 鸟啼、风声、水声从听觉着笔,生动形象,“穿”和“送”二字尤为传神。 C . “转觉”意为突然觉得,诗人于郊外闲行之时顿悟人生,两字领起后四句。 D . 诗的前两联写出诗人惬意愉悦的心情,而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失落。
    2. (2) 本诗的“闲”体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3高二上·西宁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的前四句开门见山,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B . “石破”句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视觉转化为听觉,表现了音乐的强大魅力。 C . 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D . 诗歌形象鲜明,对音乐的描写,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2. (2) 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请以此为出发点简要赏析五、六两句。
  • 2. (2023高二上·沈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夜坐池上用简斋韵

    朱槔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沈北岭鱼方乐 , 月过秋河雁未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

    【注】①简斋:即陈与义。陈与义在南渡之后,所写诗多为感愤时事之作。②朱槔(ɡāo):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③鱼方乐:《庄子·秋水》: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此典故多用于别有会心,自得其乐。④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后援乏城陷,巡、远皆不屈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边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座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 . 颔联中“鱼方乐”“雁未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雁书未达的惆怅。 C . 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象。 D . 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沈”“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2. (2) 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3. (2022高二上·庆安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代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 , 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③古乐府《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运用了典故、比喻以及双关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词人孤独的凄凉。 B . 过片“原上草,露初晞”结构上承上启下,也是比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 C . 尾二句写词人月夜辗转难眠,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读来令人凄婉哀绝,感慨万千。 D . 本词抒情手法多样。作者运用了借叙事抒情、借典抒情、借比喻抒情、借景物抒情、借行为举止抒情等多种抒情手法。
    2. (2)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和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和妻子双方,其情之深已经浸入文章构思中,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